文明创建材料写作提纲-2
1.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坚持“一把手”主抓。坚持“一条线”贯穿。坚持“一体化”推进。坚持“一把尺”衡量。坚持“一竿子”到底。2.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塑造城市特色形象创新道德实践载体,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建设“三优”风景线,提高城市文明程度3.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推动城市科学发展,夯实“文明之基”大力传承城市文化,厚植“文明之根”不断改善城市民生,打牢“文明之本”4.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涵养城市气质,着力打造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样本。提升城市颜值,用工匠精神呈现人间天堂独特韵味。创新社会治理,以共建共享汇聚文明创建正能量。5.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用愿景目标激发家国情怀。用优秀文化强化价值自信。用“最美”人物树立精神标杆。四是用良好风尚镌刻文明烙印。6.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坚持践行“两山”理论,呈现生态之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呈现生活之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呈现生产之美。7.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工作载体。创新方法手段。8.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始终坚持创建为民,着力激发群众认同感。始终坚持创建惠民,着力提高群众获得感。始终坚持创建靠民,着力增强群众参与感。9.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高位推动,不断加强创城工作组织领导利民惠民,不断增强市民获得感以德润心,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创新载体,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创建真抓实干,不断形成常态长效工作机制10.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突出以创增绿,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突出以创兴水,补齐水资源短板、建设水生态文明突出以创促管,摘掉“脏乱”帽子、提升城市颜值突出以创惠民,倡导绿色发展、共享美好生活11.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领导班子在变,但“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理念始终不变。社会环境在变,但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工作目标始终不变。发展阶段在变,但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工作导向始终不变。形式手段在变,但常抓常新、常态长效的工作要求始终不变。12.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着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让农民群众拥有美的人居环境。扎实推动农村移风易俗,让农民群众沐浴美的乡风民风。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农民群众享受美的文化生活。13.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坚持规划先行。坚持全面覆盖。坚持价值引领。坚持聚焦汇力。14.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立足科学谋划,描绘美好新蓝图。推进综合整治,建设美丽新环境。突出价值引领,塑造美德新风尚。共享文化成果,创造美满新生活。15.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发挥高位推动的导向作用。发挥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发挥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四是发挥帮建活动的带动作用。16.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实现从建得成到建得好的转变。实现从管得住到管得好的转变。实现从干起来到干得好的转变。17.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注重标准化、均等化。注重分众化、精准化。注重特色化、地方化。18.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坚持围绕中心,抓好顶层设计。坚持价值引领,倡树美善乡风。坚持全域创建,建设美丽乡村。坚持文化浸润,滋养美好生活。19.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融入发展大局。加强整体规划。统筹协调推进。20.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多方联动促创建。全民动手搞创建。城乡一体同创建。21.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坚持不懈推进环境治理,建设宜居乡村。坚持不懈抓好成风化俗,培育文明乡风。坚持不懈注入文化内涵,丰富文化生活。22.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着力打造美的环境。着力培育美的风尚。着力丰富美的文化。着力过上美的日子。23.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坚持统分结合,构建抓“十个一”的工作格局。坚持内外兼修,激发“十个一”的正向能量。坚持点面互动,带动“十个一”迈向更高水平。24.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聚焦美的目标,用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提升美的内涵,弘扬文明生活新风尚。打造美的环境,建设和谐宜居新家园。25.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以上率下强化新理念。规划制定融入新理念。协调各方落实新理念。26.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抓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抓文明创建质量提升。抓农村社会移风易俗。27.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突出“建”,解决基础薄弱的问题。突出“治”,解决“脏乱差”的问题。突出“防”,解决生态保护的问题。28.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始终突出建设重点,以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为契机实现“人居环境美”。始终抓住关键环节,通过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乡风民风美”。始终注重以文化人,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中实现“文化生活美”。29.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留住乡愁。在传承地方文化中留住乡愁。在发展全域旅游中留住乡愁。30. 文明创建经验材料“领”联席单位,发挥职能优势。“引”社会资源,充实专业力量。“用”群众力量,提升服务实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