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济南 发表于 2014-5-5 23:03:06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辩证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把中国博大精深的经世治国思想运用于解决中国实际问题,阐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辩证法:    借鉴西方而又“不失故行”,“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体现的是道路自信;“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知通亦知本,达变亦守成,体现的是本末、变守之间的战略定力;“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体现的是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死水一潭不行,暗流汹涌也不行”,体现的是活力与秩序的掌控;寻求“最大公约数”,求同存异,体现的是异同之间的利益聚合;“治大国若烹小鲜”,“慎于畏小”而“智于治大”,“抓大放小、以大兼小”,同时又“以小带大、小中见大”,“积小胜为大胜”,体现的是“小大之间”的睿智和从容;“积羽沉舟,群轻折轴”,“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体现的是“宏微之间”的忧国情怀;“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体现的是巨细、难易之间的战略掌控;力倡“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力戒“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体现了对“其兴也浡、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率的警醒;“圆不失规,方不失矩”,“德法兼治”,体现的是“方圆之间”的治国方略;“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体现的是知行统一的自觉担当意识,等等。习近平总书记赋予这些闪耀着辩证法光芒的思想以现代国家治理的时代内涵,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解决中国问题、进行伟大斗争的科学方法和高超艺术。                        摘录于2014/08《求是》《辩证看待当前的社会矛盾 》

老猫 发表于 2014-5-8 21:00:33

第一句话,结交“两个朋友”:运动场和图书馆。
  强健的体魄是成就事业的根基,从现在起,有恒、有序、有度地锻炼,每年定期体检一次。周末去图书馆,给自己“充充电”。还要会选书,比起言情小说,读读理财杂志好处更多。

第二句话,培养“两种功夫”:一个是本分,一个是本事。
   做人靠本分,诚信为本;做事靠本事,才能成长。国人信奉“人无信不立”的准则。

第三句话,乐于吃“两样东西”:吃亏和吃苦。
   常言道,吃亏是福,聪明人能从吃亏中学到智慧。吃苦也是这个道理,身处逆境时不妨告诉自己,有苦有甜才是人生。

第四句话,具备“两种力量”:一种是思想的力量,一种是工具的力量。 
   比起动物,人更善于用工具达成目的。著名作家周国平在《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中写道:做一个有思想的人,用自己的思想走完生命的全程,定会精彩纷呈。

第五句话,追求“两个一致”:一个是兴趣与事业一致,一个是爱情与婚姻一致。
  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即不仅要认识(“知”),更要实践(“行”)。现代心理学也认为,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相协调的人,心理才健康。


第六句话,插上“两个翅膀”:理想和毅力。
  小时候,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有理想———当警察、医生、科学家……但随着社会变革,许多人的理想慢慢丢了。还要有毅力,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向前。 

第七句话,构建“两个支柱”:科学和人文。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一个大写的“人”,必须由科学与人文两个支柱来支撑。我们要不轻信,会求证,做个有“科学精神”的人。同时,具备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尊重他人。

第八句话,配备两个“保健医生”:一个叫锻炼,一个叫乐观。
  不必非去健身房,跑跑步、打打球也能达到运动的目的。培养乐观心态,先换个积极思维。比如一早被闹钟吵醒,至少说明你没失业;别人的话刺耳,说明有人注意你。

第九句话,记住“两个秘诀”:一个是健康的秘诀在早上,一个是成功的秘诀在晚上。
  早上去锻炼,晚上读书、思考、记日记。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 

第十句话,追求“两个极致”:一个是把自身潜力发挥到极致,一个是把寿命延长到极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