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红尘 发表于 2014-6-25 09:23:00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解决改革开放30年后发展瓶颈的思路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中国的农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对基础投资一直很少,一直徘徊在原始的粗放经营状态,机械化程度不到标准的10%,农民还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土地分散,无法进行大规模机械作业,农田基本建设受到条件的掣肘,所以产量较低,市场分散,产品和市场严重脱节,因此农民在农业生产的实践中总处在弱势地位,每个家庭耕种的土地面积很少,即使每亩的产出率很高也无法满足自己的生活消费。例如;一个三到五口的农户一年种植10-50亩土地,每亩平均纯收入就是达到1000元钱总计也不过1万到5万元,可是一个家庭维护最低生活的实际开支(包括来年的农业投入资金)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这就造成农民不得不到外面打工赚钱来补充由于农业收入的不足而带来的家庭供给,可是我国的农业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率在世界处于最低水平,土地的投入产出比增长和现代化农业水平不协调,严重浪费了仅有的赖以生存土地资源,成为我们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包袱,也成为占人口80%国民富裕的包袱。 我国要真正完成农业现代化的路程,必须像经营工业那样经营农业,这就需要把分散的农田集中起来,经过合理的价格和有效的手段,在农牧民自愿的基础上转包给经济实力较强且愿意投入农业的企业家手里,对农田进行一翻彻底改造,其中包括;土地平整、水利建设(即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农业机械配套、现代农业经管技术等,把大部分有文化的农民培养成即懂农业现农业耕作技术又能操作现代化设备的农业工人,只有这样才是中国农民和工厂里的工人一样即有固定收入又有社会保障,剩余的劳动力全部充实到工业生产和第三产业中,基本实现城乡无差别管理,无差别生存,无差别就业、无差别养老的相对公平合理生存环境。让我们的农民真正享受到每个国民基本同等的生存机会。 农业现代化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我觉得这已经有发达国家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成熟的先进经验,从美国的百事公司和其它几个公司的生产方式就能看到我们的农业的不足和奋斗目标,首先是对土地进行集约经营,可是前提是必须要把分散的土地归拢到一块形成集中连片,才能进行全面的规划,统一改造,提升是和农业的等级,为实现种、管、收、储藏、运输、加工的全面现代化管理,对包括水利设施、平整土地、种植计划、改良土壤等基本农业建设统一合理调配,综合配套,确保农业生产基本不受自然气候的太大影响,确保在任何自然条件下都能有稳定的收成,从而逐步过渡到种、养、加、收、储、销的立体循环经营的大农业格局。 绿色无公害农业和有机农业是农业的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是单靠农村现有的条件和现有的经营方式是永远无法达到的,必须改变现有的农村政策和土地政策,打破现有的全国城乡二元化的格局,才能让我们有限的农业用地资源发挥出惊人的经济效益,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综合农业的格局初步形成,并逐步把我国变成世界的农业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益、低成本的三高一低农业强国,这是解决中国农业从改革开放30年侯发展到瓶颈阶段的有效途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解决改革开放30年后发展瓶颈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