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ailian- 发表于 2016-10-10 19:55:47

精准扶贫我觉得在现实农村中首先是要在主观思想上有脱贫的意识,毕竟主观还是起主导作用的。

喏喏 发表于 2016-11-9 16:50:57

学习学习。。。。。。。。正在写扶贫的东西

guo465554121 发表于 2016-12-14 15:41:21

摆脱贫困,条件是政策脱贫。脱贫能力究竟发挥出啥样效果,政策环境起决定性作用。在《困境的突破——贫困地区发展乡镇企业的思路》中,习总书记敏锐地捕捉到:“伴随改革开放的大潮而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但“随着治理整顿的逐步深入,乡镇企业正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放松管制,微观搞活,脱贫能力转化为生产能力;治理整顿,宏观紧缩,虽然一定程度上减缓经济增长,却让脱贫能力借机转型。工作中,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非常强烈,并寄希望于重大项目。《把握住新的机遇》对这样的“热干劲”,进行了“冷思考”:首先,明确“一下子抱个‘金娃娃’,想法不切合实际”;其次,分析闽东实际,论证“修筑沿海铁路、开发良港、创办中心城市,条件并不充分”;最后,开出解决方案,“实事求是发展‘三资’企业,抓对台贸易,利用传统口岸和沿海重镇发展外贸,努力在对外开放上搞出自己的特色”。宁德发展历程说明,地区脱贫需要制定符合经济运行规律与地方实际的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上项目,不能盲目跟风;引资金,不能贪大求洋。

欢喜活力 发表于 2017-1-5 11:24:49

改革开放早期,摆脱贫困,实为当务之急。

欢喜活力 发表于 2017-1-5 11:28:48

《把握住新的机遇》对这样的“热干劲”,进行了“冷思考”

天使客气 发表于 2017-2-4 11:10:28

改革开放早期,摆脱贫困,实为当务之急。宁德地区创新思路,把握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脱贫。这些“努力”,既有历史性,又有普适性。其历史性,主要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阶段相对应,与治理整顿的特定背景相呼应,与全国普遍贫困的历史环境相适应。其普适性,突出地表现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完善的21世纪,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脱贫的挑战更加艰巨,但是“信息脱贫—思想脱贫—能力脱贫—政策脱贫—党建脱贫”的宁德经验,不因具体形式的不同而丧失一般性,依旧是各地确保“如期脱贫”的制胜法宝。

言午 发表于 2017-2-8 18:47:26

宁德地区创新思路,把握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脱贫。这些“努力”,既有历史性,又有普适性。

胡杨木林森 发表于 2017-2-17 09:51:55

这个写的真好!学而不思则罔!!

中书君 发表于 2017-2-20 22:06:23


改革开放早期,摆脱贫困,实为当务之急。

姚杜若 发表于 2017-3-11 23:26:14

政策脱贫—党建脱贫”的宁德经验,不因具体形式的不同而丧失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习总书记教我们如何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