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百法例讲对照中央、自治区、地区和市下发的各项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和指导意见,结合组织部门的自身特点研究制定专门针对组工干部的自身制度和实施措施。研究制定《市委组织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市委组织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市委组织部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市委组织部公务接待管理制度》等各项旨在规范组工干部某一专项作风建设的制度,使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的“药效”更加明显,能够直接指向作风转变的“顽疾”,进一步强化制度体系的作用,从而达到“药到病除”、“手到回春”的效果。三是在制度建设的可操作性上下功夫。制度的可操作性是制度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各项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的制定中,注重结合实际尽可能的细化量化标准,在深入基层问题上,规定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不少于60天,提交调研报告不少于4篇,住村不少于5天等,在公车、公务接待问题上,规定公车每天停放地点、公务接待人均消费不超过50元等硬性标准,明确每项制度的实施细则和步骤方法,最大程度消除制度的“模糊空间”,使各项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不是仅仅贴在墙上的“纸老虎”,而是指导组工干部行为标准的“硬轨道”。
四、以开展专项活动为关键点,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收获成效。 不同特长的干部,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脱贫攻坚等一线开展工作,让他们在破解难题、勇闯新路中增长才干。 原来,16年就开始有这方面的信息,谢谢分享 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进行精准化的专业培训,定期举办工业经济、现代农业、城镇化建设等专题培训班,提升广大干部的理论素养和能力素质。注重实践锻炼,通过压岗、轮岗等方式,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积极选派不 这种为官不为的情况真的普遍存在 说起困难“千难万难”,躲避困难“千方百计”,对棘手问题总是上交下派,左推右搡。四是坐而论道“不真为”。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有的干部不是不为,而是“虚为”、“假为”,讲话“空对空”,调研凑天数,只出经验,不出成效,只有“唱功”,没有“做功”,是典型的“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