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路小神 发表于 2018-1-9 09:02:38
不要官腔,书生腔,理工腔漫步人生1 发表于 2018-1-9 10:33:25
讲话稿必须有实践经验,能讲清楚为什么?有具体的措施和解决的办法。a307439452 发表于 2018-1-9 10:57:38
真心不错,喜欢这样的风格滥觞 发表于 2018-1-9 11:25:45
给力·····························PavelAlex 发表于 2018-1-9 11:35:32
从第一段看,确实是作者的写作心路与历程的感悟与思考,多读读,多学习致中和 发表于 2018-1-9 14:33:18
有大量的案例佐证——古今中外,远的近的,写得真是好啊林溪 发表于 2018-1-9 15:08:26
要避免官腔和书生腔,在一些大家都懂的道理里绕来绕去,就要有“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的追求,讲新话、讲管用的话。圆月小弯豆 发表于 2018-1-9 15:36:44
初出茅庐,向老师请教一曲一日 发表于 2018-1-9 16:30:44
要避免官腔和书生腔,在一些大家都懂的道理里绕来绕去,就要有“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的追求,讲新话、讲管用的话。怎样才能做到,就是要有写博士论文的劲头,不弄出点创新创造不罢休。首先是广泛搜集材料,拿出做科研论文找资料的功夫。用一位老领导的话就是“写5页纸,必须看50页纸”。要做到“三看”:一看上级领导、外省市领导、过去领导是怎么讲的,关键点在哪;二看学者们对这件事怎么阐述的,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建议,有什么相关理论;三看实务部门怎样说的,好的在哪,要改进的在哪,有相关的调研报告最好。然后是消化吸收。消化材料三重境界,“用眼”:就是把别人的材料东抄一段,西搬一段,理理顺;“用脑”,把看过材料,自己想一遍,想明白了,用自己的语言体系把它表述出来;“用心”,不仅是看懂了、想明白了,还带有真情实感,由衷的阐发开来。最后形成文字。这样的文字,有独特、准确、鲜明的见解和观点;有扎实的理论支撑,或者领导的要求,或者学者的成熟理论,或者源于现实的反映;有充分的数据支撑——定量的、定性的、比较的、比例的;有大量的案例佐证——古今中外,远的近的。guomingwei111 发表于 2018-1-9 16:39:44
再看什么是好的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