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2017
发表于 2018-12-12 14:02:58
一是龙头企业引进培育成效显著。总投资538亿元的华星光电G11项目提前开工建设;总投资分别为500亿元和800亿元的华侨城光明小镇项目和光明天安云谷项目正式签约并开展前期设计;完成8宗新型产业用地出让,吸引9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部迁至新区;通过以房招商引进证通云计算等29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区年产值超100亿元企业达到3家、超10亿元企业达到26家;新增上市企业7家,总数达到41家。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制定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和3个专项行动计划、2个配套政策,修订经济发展专项资金“1+18”系列扶持文件,深入开展“三去一降一补”,全年淘汰粉尘加工等落后产能企业198家,清理僵尸企业2家;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36项,通过“营改增”降低企业税负3.8亿元;向各类企业发放产业扶持资金1.2亿元,配租产业配套宿舍2480套;实施“鸿鹄计划”,引进中央“千人计划”、市“孔雀计划”等各类高层次专业人才146人。
lcy87323
发表于 2019-1-8 20:15:05
一是龙头企业引进培育成效显著。总投资538亿元的华星光电G11项目提前开工建设;总投资分别为500亿元和800亿元的华侨城光明小镇项目和光明天安云谷项目正式签约并开展前期设计;完成8宗新型产业用地出让,吸引9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部迁至新区;通过以房招商引进证通云计算等29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区年产值超100亿元企业达到3家、超10亿元企业达到26家;新增上市企业7家,总数达到41家。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制定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和3个专项行动计划、2个配套政策,修订经济发展专项资金“1+18”系列扶持文件,深入开展“三去一降一补”,全年淘汰粉尘加工等落后产能企业198家,清理僵尸企业2家;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36项,通过“营改增”降低企业税负3.8亿元;向各类企业发放产业扶持资金1.2亿元,配租产业配套宿舍2480套;实施“鸿鹄计划”,引进中央“千人计划”、市“孔雀计划”等各类高层次专业人才146人。
hsyx123
发表于 2019-1-8 20:27:14
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财政收支矛盾较大情况下,着眼“放水养鱼”(形象生动)、增强后劲,我国率先大幅减税降费。分步骤全面推开营改增,结束了66年的营业税征收历史,累计减税超过2万亿元,加上采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清理各种收费等措施,共减轻市场主体负担3万多亿元。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实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降低利息负担1.2万亿元。
伟大航路
发表于 2019-12-6 12:54:14
学而不思则罔一下,感觉有借鉴作用
新手不识路
发表于 2019-12-17 15:39:27
三是综合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创新主体持续增长,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0家,总数达到360家;新增挂牌新三板企业15家,总数达到21家;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市级以上工程或技术中心7个;新区专利申请量5686件、授权量3269件,同比分别增长20%、9.4%,新区有效发明专利2722项,较去年同期增长48%;创新空间持续拓展,新挂牌成立华强创生态等4个众创空间,总数达9个,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光明-微软云移动暨应用孵化平台、新区留学人员创业
qeelin
发表于 2019-12-18 16:45:06
同志们,2017年是光明新区成立十周年,新区进入全新发展阶段、面临全新竞争态势,唯有时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责任感,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各项事业才能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混沌写写
发表于 2019-12-24 13:23:07
(六)围绕促进安全发展,严守公共安全红线
蛇尾葵
发表于 2020-1-9 16:48:41
产业集聚产业集聚产业集聚产业集聚产业集聚
lengfeng2222
发表于 2020-12-1 11:22:59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光明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新区“十三五”规划总体目标,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城市品质提升、隐患排查整治、干部作风转变和社区基层党建,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面对“12·20”事故不利影响,新区举全区之力,夜以继日连续奋战,挺过了艰难的阵痛,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圆满完成事故救援和善后处置的同时,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wangfujun3316
发表于 2020-12-4 09:46:15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夺取“双胜利”目标,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发展稳步恢复、趋稳向好,呈现增速持续向“上”走、结构持续向“优”转、动能持续向“新”聚、效益持续向“好”提的态势。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运行还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还面临外资外贸压力较大、传统行业困难较大、金融债务风险较大、板块之间落差较大等问题,对冲下行压力、持续拉升进位的难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