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问题:0 r* N) Q1 }$ [' V/ D) k# V
( c r, }/ F" y' ^9 ?; V) \, u
要写出一篇要求高、质量优的领导讲话稿、调研报告、信息。应该注意些什么,要如何才能写好,请赐教。
6 ^+ T, K; Q5 o- Y: d a
4 r' I6 E* `8 q5 ~# s7 K6 @
1 v/ ?2 [/ d. A$ z+ N8 T, c' x2 A老秘观点:
! J4 U/ w7 h5 f/ h& g8 U8 Y$ m% r' i: |: a: j( o" B+ n
要写出一篇要求高、质量优的领导讲话稿、调研报告和信息稿,需要作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通常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 h! J8 Q. H1 R: P9 E- M
(一)明确意图,把握特点,做到主题鲜明,重点突出
" ^& }+ y4 G2 d( j8 g) ?% `主题是灵魂,它好比人的大脑,可以统帅支配全身。文章的结构、布局,材料的选择、取舍,语言的运用都要为主题服务,受主题制约。因此,选择和确定主题至关重要,是动笔之前首先要研究的。明确意图,首先要请领导谈讲话的主题,这是大前提,主题明确了,才能谈到思路和其他;明确调研的目的和宗旨;明确该信息所要反映的基本内容指向。 . H7 P5 E" [2 C3 p3 t' x! R
主题不明确就像一个无头苍蝇,到处乱碰、乱撞,是绝对写不出好文章的。 0 D6 {# N% E" {0 J$ V4 G
主题的选择和确定,不能心血来潮,随心所欲。就讲话稿来讲,要根据会议的内容和领导在会议上所扮演的角色来确定。召开农业的会议,就要讲农业问题,你不能扯工业、商业和其他行业的事情。如果一次会议有几个领导讲话,最好在讲话前互相通气,做到分工明确。张三讲什么,李四讲什么,既各有特点,又互相补充,互相照应,相得益彰。既要防止步互相矛盾,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使下边无所适从,又要防止互相交叉重复,给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之感。 9 N9 x! a% w8 A' D$ v# p7 l7 U3 B
一般来说,一篇讲话稿只能有一个主题,集中精力把一个问题说清楚,不能搞多中心。当然题目有大有小,有的比较宽泛,涵盖的内容多,有的则比较狭小,涵盖面较小。除了大型的会议工作报告,总结工作,部署任务,需要较大的题目外,其他讲话题目都不宜太大,太大了就要把篇幅拉长,容易与工作报告重复,而且缺乏高度和深度。
/ o" @# E2 ]! Y6 u: E. h (二)反复比较,精心安排,做到布局合理,层次清楚
|; Z- Q! N- h9 F7 {主题定下来后,就要围绕主题进行谋篇布局,也就是通过构思把骨架确定下来,明确文章分几个部分,并列出提纲,然后才能动笔。文章的构思需要反复研究,认真思索,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有时要提出几个方案,经过比较,确定最佳方案。一篇讲话稿、调研报告和信息,大体上都要分为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开头和结尾都比较短,主体部分一般分几个层次和段略,在构思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形式的完美,要注重内容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就是要围绕主题,抓住和解决几个问题。不能面面俱到,要面对当前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一要抓住重点,重点就是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它解决了其他问题才容易解决。二要突出特点,如果通篇都是共性的东西,就显得平淡、空洞。突出特点就是突出个性,解决个性方面的问题。当然共性的问题也要解决,不解决个性方面的问题,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共性的问题也解决不好。对中央的指示,全国都在贯彻,因为中央的指示有普遍指导意义,这就是共性。但中国这么大,沿海同西部情况不同,少数民族地区同汉族地区又不同,同样是少数民族地区,新疆与西藏的情况也不同,不抓住自己的特点,不解决自己的问题,对中央的指示也贯彻不好。
, P5 w, a1 x7 z! I) I! N5 ` 问题找准之后,就要认真安排和布局,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分几个段落和层次,那些该详,那些该略,怎样衔接和过渡,前后如何照应,都要考虑周到。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给人一种严谨、自然、完整、统一的感觉。
' J& @* z, T' A# n8 r$ F(三)广积薄发,反复提炼,做到材料翔实,丰富多彩
2 @) p0 Q8 T* N9 G 广泛收集和正确运用材料是重要一环。如果把谋篇布局比成文章的骨架,那么材料就是血肉,如果缺乏材料,谋篇布局搞得再好也只能是干巴巴几条,就像毛主席说的像个瘪三,面目可憎。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没有好米,怎能做出好饭,没有好布怎能做出好衣。因此,要高度重视收集材料的工作。 - ~! [ }% m1 c# N9 ?! Z3 t7 ?1 B
材料一般分理论材料、事实材料、数字材料和相关信息四部分。理论材料来源于上级文件和书本,事实材料多来自基层,数字材料一般来自统计、综合部门。相关信息,包括会议的主题、内容、时间、地点、规模、议程及有那些领导讲话;调查活动的目的、时间、地点、方式等;这些不必都写进去,但对增强行文的针对性帮助很大。 ! c# V- i5 r* G# F( s
收集材料要贯彻广积薄发的原则。就是要围绕主题尽可能多收集材料,材料多了,才有选择的余地。占有材料越多,选择的余地就越大,对事物本质及其内在联系就判断的越准,就越容易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语言,越能增强行文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Z d% Y3 E* d& N6 P
(四)立足风格特点,注重表达效果,做到语言准确、朴实、简洁
- D. Y1 X# r3 {6 Z0 y8 @6 e& W 无论撰写讲话稿还是调研报告、信息,在语言运用上都要注意这个问题。特别是讲话稿,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 a3 R. S7 o# e& u: Y首先要准确。提法、分寸、措词、用语,要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做到文如其事,恰如其分。比如:一项工作只完成了一部分,就不能说“基本上完成";一项活动只有一部分人参加,就不能说“普遍参加"。另外,引用的数据、人名、地名、时间要准确,引文出处要准确。
$ e& z! W7 S! p1 t1 H+ C 其次是庄重。对一些重要的工作报告和针对重大事件的讲话,一般使用庄重严肃的语言。 6 s6 U; E' L7 {: K1 g8 I4 Y1 h
再次要生动。讲话稿的语言不仅有庄重一面,而且有生动形象的一面。领导讲话,不同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主要靠生动曲折的情节和形象逼真的描写来打动读者。而领导讲话主要靠修辞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创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增强讲演的效果。毛主席是语言大师,善于运用修辞增强讲话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在他的讲话和起草的文件中,比喻、借代、衬托、对照、设问、排比、讽喻、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段,都运用得那么精巧、高超,令人叹服。
' X% \' ?% N$ X1 }7 }3 G俗话说,文如其人。领导讲话,一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有的朴实无华,有的风趣幽默,有的开门见山,有的引经据典。讲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使用的语言和口气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起草讲话稿不仅要熟悉领导的思路,而且要熟悉领导的风格和语言习惯,这样写出的稿子才容易被领导接受。
0 q9 i& j x. \1 |: J% y* p+ B# s;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