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公文写作应对策略
' o6 T" `/ e+ Y7 u
' z( h, c& @; U5 _3 }在做申论考试准备时,一定要了解和把握一些特定公文的常用写法,重视一些特定公文的格式规范和语体运用,以适应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
( h0 e F5 b' z" J, {/ u. C% ?9 U, c9 k' R/ J' M! S( h3 f
一、申论公文主要考查哪些方面0 z% b- m/ u, {7 Q9 q) q
+ p. K0 v3 a/ w0 s) D1 f
随着公务员考试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为了考查考生处理行政机关日常工作的能力水平和熟练程度,公文体裁的应用文写作在申论考试中倍受青睐,成为公务员考试申论考查的趋势之一。目前,申论测试的重点越来越接近机关工作的实际,并且所给的材料均为近几年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这些热点既与老百姓息息相关,又是党和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需要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来化解存在的矛盾。因此,要求考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时,必须要以公务员为立场,答题要紧密结合给定材料的要求,有针对性和务实性。在做申论考试准备时,一定要了解和把握一些特定公文的常用写法,重视一些特定公文的格式规范和语体运用,以适应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
8 K: ?+ z1 ^% r* [* Q/ | I! p3 H& E8 p7 P$ Y4 E( p( h
近几年,全国各地在申论考试中出现的公文写作,比如:0 W& o; y3 o+ U, n7 m9 }
+ q7 k9 c, l' |2 C D+ h
200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题,要求考生依据安全事故现场情景写一篇千字左右的领导讲话稿。
# H& J8 E, x% B4 S8 Z. q" l1 f$ o- X2 {% b3 t& t8 M
200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题,要求考生提交一份解决我市交通拥堵的报告。
$ M) S. Q* ^/ s; y# H8 R2 i. H; T$ h# c. e. w# z9 a1 [! i! h
2005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中,考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三,假如你是到现场采访的记者,请你根据采访情况,撰写一份关于黔江特大交通事故的报告,报于市委、市政府。
+ x" ~) p: c- @$ ~, u
9 d# w& j/ x/ E7 X" V* _ 2006年安徽省公务员申论考试,教育部张保庆副部长谈贫困生上学难问题,主要是助学贷款问题。要求考生写一封信给教育部,提出建议。, f" R) n; q1 R8 }
: y/ w( E3 I" G; a' d$ {0 G: {3 B
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题,要求考生结合根据“给定材料1、2”的内容,整理一份供有关负责同志参阅的情况反映。
% t# d& C ]& p1 Y+ Z$ z% y5 ~$ y3 r2 z- Q5 j2 E
2008年山东省选调生申论考题,要求考生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省政府的名义下发一份通知。
, p8 Q: {4 m) g" x; M& [/ y* {# n: o! k- m
2009年天津、湖北、陕西等省市申论联考,要求考生根据给定资料所反映出的问题,以某市“精神文明办公室”的名义,围绕“网络文明建设问题”,给广大网民写一封公开信。 _% g: M, Z; m! V% r+ }& {
- N3 u( M" P/ | Q5 F
2009年的广东省公务员申论考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5中的施工方和业主方对事故责任认定的争议,以调查者的身份,写一则简报上报给市政府。
7 h! }6 _" c) D8 |0 x! v1 m; h
) r4 w9 q) Y q4 [- f 2010年4月25联考中,要求考生以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身份,为当地居民社区的宣传栏拟一份节水宣传材料。2 f4 i5 E& q- z6 `
/ N9 C" l$ ]- \3 B* k0 \9 t 二、申论备考应做到哪些方面
4 }* j/ g% a, _7 i, ^, a, b
4 ~6 B8 }2 G2 [ 由此看来,不论是命题范围,还是职位要求,都涉及到正式公文、日常文书、专业文书等一些文体。这些也是考生走上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考生应从公文写作的一般特点和要求上出发,提高自身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多关注和练习事务性公文,在完成历年真题练习的基础上,须对比分析历年真题中的公文题目,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要求做到:
0 N+ R/ w6 \/ ?+ H8 B1 C" J" k
K# F/ Y. ]4 S! J1 x7 N9 ?8 d 第一,要熟悉公文的不同类型和形式。
0 O* c5 Q# N% e7 S4 ]
* Y+ u! ]: O J5 l3 u 申论考查的公文体裁为党政机关常用文书,属于广义公文,此处的“公文”只是一个泛称,包括法定公文和事务性公文。法定公文包括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共13种;事务性公文包括计划、总结、述职报告、讲话稿、工作报告、开闭幕词、演讲稿、调查报告、典型材料、简报、会议记录、倡议书等。对比各种具体的公文写作要求和申论考试要求可以发现,法定公文由于其本身适用主体的法定性且内容较简短固定,语言要求更高,因此,可考度并不是很高,在历年申论题目中也基本没有出现过。相对来说,事务性公文与一般公务员的工作接触更广,形式和内容上也更易于作为申论题目的形式。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2003年考了演讲稿,2004年考的是报告,2010年则考查了报告和宣传纲要,其中宣传纲要其实就是计划。各省公务员考试还陆续考查了简报、答复、计划、建议等公文形式。因此,不需要把所有类型的公文都熟悉和掌握,根据前面分析的,考生的应考重点应是事务性公文,对法定公文只需大概了解即可。对于可考度较高的公文,考生应该自己动手练习,在参考例文的基础上再修改,以此来掌握公文写作技巧,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4 R" d. N7 ?7 }' ?* X/ y/ i8 P3 l3 E x
4 W9 a/ `/ P3 T( B
第二,要准确把握各类公文的一般特点。
* e! y6 a9 U# b$ m% D2 R& ~/ Q( p
公文题不同于传统的申论的概括、对策题型,它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并且公文的种类繁多,而不同种类的公文,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和写作方法。目前大部分考生对于公文写作都比较陌生,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众多公文的写作方法,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须加强对公文写作的关注,掌握所有公文的一般特点,考生应该做到:+ K% i3 Y; T) Y: q1 l: L
5 C' v$ C& G2 R
一是必须具有较强的政策理论依据,符合党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考生应认真学习国家基本政策理论,提高政策理论水平,要站对立场,才能保证分析问题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切实可行的;二是提出的解决办法必须符合实际、符合党政机关工作规律,就是要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要有针对性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明确指导思想,实事求是;三是文章结构必须规范,语言必须准确、严谨、鲜明、简练。文章应开门见山、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文字要精炼、简明扼要,不能过度强调华丽的辞藻。0 F% g/ i7 T1 o1 h( b+ K
# v) _; f% l6 }. P5 I D
第三,要特别注意题干中设定的特定的身份特点。
* r/ x- n5 Z$ i
# h# J& _2 f& ^+ r, @# P 在申论考试中,命题者往往为考生设定了身份,这就是虚拟身份。只有定好身份,才能从恰当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没有给虚拟身份,一般应对口虚拟。如是行政审批方面的事,就虚拟成工商局工作人员;如市容市貌方面的事,就虚拟成市容局的人或者街道方面的工作人员;如是学校方面的事,就虚拟成教育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若确实不好虚拟,就以政府办公室人员来写。
9 C0 f- W" S5 l o: t$ U+ s
+ D0 q- {" f5 u! T: ` 第四,要加强阅读公文材料和关注时事政治。
" J$ b/ D% g* p! W8 j% B. S1 Y( F( o$ a
考生要多阅读政策理论较强的政府材料和工作报告,积累政策理论水平,为公文写作的打好理论基础。关注时事政治和新闻报道,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是必读物,另外,政府新近出台的关于社会民生问题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等也是重点理论。如楼市新政,关于鼓励和引进民间投资的“新36条”等。/ d+ x3 @, X7 t/ R. Q4 M% m
4 i- s2 N' x+ M- S, L9 N 综上所述,考生在申论考场上遇到公文题例时,必须有明确的公文思维,套用公文或其它应用文体写作申论时必须把握文稿固定格式、准确使用公文语体、弄清虚拟身份、结合材料规范作答,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满意的申论高分。
6 n$ h. z' H&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