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 复 , \2 W! c1 V' s" W( X
5 U7 ~6 k: @. Q3 o# k
- O9 y7 l7 U" K" p9 T+ F: t3 d6 [$ C& b
( c3 {1 E8 t. s' [—、概说
, K! O4 u) u" q% h
( E" e( O M# n6 f% l- c5 O2 u z3 R 批复是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下行公文。下级机关遇有本单位无权、无力、无法解决的事项需要向上级机关请示时,上级机关就使用“批复”这一文种答复请示事项。批复的内容主要是对请示事项明确表态,或同意,或不同意,或部分同意,有时还对请示事项作出修正、补充。
0 N+ u6 x' @+ P. Z
$ h0 L" z; G# B1 e5 x 批复具有以下特点:- k& n) {8 _7 f( c5 O5 W3 K$ U
# X, y; j: Z. R a. b
(一)批复与批示的不同点。批示针对的文种较多,有报告、计划、总结、意见等;而批复则只针对于请示。5 S# j {# w. q5 E7 F
: h0 N! L! `; W7 E
(二)行文具有被动性。批复的写作以下级的请示为前提,它是专门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先有上报的请示,后有下发的批复,一来一往,被动行文,这一点与其他公文有所不同。
! p& L w& d' I+ w, i
# t3 |2 @9 l* s( M- m (三)内容具有针对性。批复要针对请示事项表明是否同意或是否可行的态度,批复事项必须针对请示内容来答复,而不能另找与请示内容不相关的话题。因此批复的内容必须明确、简洁,以利下级机关贯彻执行。( [4 u( P+ _' T" F# T y
9 ~) l4 V0 U7 B8 L+ T( L) O
(四)效用的权威性。批复表示的是上级机关的结论性意见,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的答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不得违背,批复的效用在这方面类似命令、决定,带有很强的权威性。+ {+ [6 u2 ^) C. ^
) C6 s8 a5 e0 e- R7 @( d二、写法
: M5 n5 Q2 y1 ~, }4 s, }, _! ~9 Q) Q+ m" r- P, m& `
批复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和成文时间几个部分。
- E6 {, ^( f N, Y8 Q/ Z: ]# G6 D; U1 f/ y) A: h7 N4 D
(一)标题。9 M8 M% s% Q5 ` t. C" F
) f& u" p/ c: k! Z% Z6 L 批复标题的写法最常见的是完全式的标题,即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 }. t' p0 _# q6 @
1 _# {4 y# j4 d# ?0 s
(二)正文
$ K) q! s E" R) U7 B9 Z9 Z( ^5 i) \# ~7 I, j
批复正文包括引叙来文和作出批复两部分,有些再写上“此复”一类结束语。
! ^" P, k {9 p1 L$ Y3 ?0 v/ w8 S. T9 ~* w1 `3 Z7 }
三、写作要求, K6 B0 C8 c1 w
" M j1 ^, P. ]* U/ a4 P+ b# V (一)慎重及时。4 z" C7 j3 t0 S, ~7 F
# ]" M4 |; B' i. E5 D: W3 ]1 M- B# y 批复既是上级机关指示性、政策性较强的公文,又是对下级单位请求指示、批准的答复性公文,因此,撰写批复要慎重及时。批复机关收到请示后,要及时进行周密的调查了解,掌握有关情况,根据现行政策法令及办事准则,经认真研究后,及时给予答复。: L$ } x+ u4 d$ B& n
! ?6 X9 m5 Q2 y# T4 g0 c5 s. ^0 t (二)针对请示答复。0 H$ v9 w7 E/ F3 O3 C
8 o8 m5 K: X' C* v
请示要求一文一事,批复也应有针对性地一文一批复,请示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批复就答复什么问题,上下行文互相对应。 ! Q5 l% v- E8 \ E4 H# Q5 p; Q' p! O
3 d& W) U3 g1 Q- o (三)明确态度。
8 r; T; u1 j, j3 H: N3 u( p" C7 Q; M5 u$ |3 {# N
批复意见不管同意与否,必须十分清楚明白,态度明朗。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以免下级无所适从。
% Q* _7 ^% s" e4 M' r8 x4 ]( o6 s/ U1 E6 A% {, k I( S
批复的主送机关明确只有请示机关一个,如果所请示问题有普遍性,或需告知其他一些机关,可用如下办法处理:一是除批复原请示单位外,并转有关单位。二是将批复抄送有关单位。三是将有关意见另用“通知”行文。将本机关对一些普遍性问题的意见及时传达下去。
' z3 q) T6 O& `# {3 v. G3 G' j; D, ~ g$ I; B6 O3 z- n
(四)不同指示、复函混用。
?+ F5 O' L2 T, R" e) s8 ^1 ?0 V, \$ }! X2 c! Q, X& s7 F) S
批复与指示同为下行文,均对有关事项提出原则、要求,但两者的区别还是明显的,不应混用。首先是内容不同,指示是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原则。而批复事项较窄,只能针对请示事项作出具体答复,多属个别性问题,不涉及面上的工作。其次是受文对象不同。指示的受文对象一般不是某个机关,而是有关的机关单位,受文对象甚至不确定。而批复有特定的受文单位,只给原请示机关发批复。再次是制发动因不同。指示根据需要而作,属主动行文,批复是针对下级机关请示而发的,属被动行文。! E2 m2 o& i3 E D" f/ ]
$ F# g K+ u; i2 `% _
批复与复函由于都是回复来文的公文,有时也会被混用。两者的区别在于:从行文关系看,批复是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答复用文,属下行文;复函一般是向不相隶属机关答复用文,属平行文。从行文内容看,批复多属于对重大原则和政策性问题作出决定、批答,复函多用于一般性事项的回复。 7 m: V( K) I. u/ v' D
7 E% }) j' L8 ^; A( j
* [+ m+ Q& p- Z4 U+ e0 |: G) n
- p) L9 N. u. M1 c+ W$ n
6 Y/ G j p# v/ o
+ H7 s; I4 i- ~5 P7 d
; m9 z) N4 m3 K9 I8 G
例文: 6 G8 L+ Q6 C1 o! _0 g3 ` l- R
# I8 N9 A# ]1 ~ g
2 y; B G1 s' Q
: d5 O4 L( W' h1 o国务院关于《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的批复 + O3 ]0 o, ^& a; y- w8 O
6 c8 w( d/ G2 v) f5 g
国函 [1997] 209号
2 [7 ]' ^) X4 [1 f
$ n Z- U4 ?( X' O) }% X国家旅游局、公安部:
# x2 F- C/ V. X+ K% F3 P
" t. @& \0 P$ ?6 P/ L* t K- [* d 国务院原则同意《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由你们发布施行。 , p- `; h+ q6 B6 P
8 q, {/ A3 z& Q$ q5 S
附:《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略) ) @+ P4 }, Y# h9 z- B
) c1 @; l3 o& N; D" b' Y, P
国务院(盖章)
4 `0 A9 B4 g4 t0 C8 e
$ T$ s) p! p' l0 E4 P E! S一九九七年三月十七日 1 ~# D' V# I! d8 {& H3 I
' N* j2 q5 `& g& |6 z7 z
9 w: F, ?, w6 g9 T2 c- [5 u* C
# U8 X8 t3 Y t# A1 i-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