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作为传达政令、沟通信息、推动公务活动开展的重要工具,在词语的运用上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而用词的恰切与否也直接关系到公文内容的表达是否到位,影响到公文的质量的和效力。通常而言,在公文写作中要到正确用词就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6 ^/ h$ ]3 m2 V$ J! {/ _8 W5 _
第一,要注意区别的不同含义,务求用词确切。
?/ |, u; ~7 O, A: e: Y 在公文写作中,选用词语首先应当把握其意义的轻重、适应范围以及对象等,切实做到准确无误。尤其要注意根据公文表达对象的要求,严格辨析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准确地选用词语,使所用之词符合表达对象的实际。如下例:! q3 g$ |5 k* q W
“我是主张先把本民族的东西搞通,吸收外国的东西要加以溶化是化学的化合,不是物理的混和,不是把中国的东西和外国的东西‘焊接’在一起。”(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2 m) }: B4 v6 J) p 该例通过对“溶化”、“溶合”、“化合”、“混合”、“焊接”等意义上有联系但又有区别的词语的辨正,形象地说明了“溶化”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使读者一目了然。
9 Q& `; W9 W( Q+ X$ J# s 此外,还要注意对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关健词语加以锤炼。锤炼词语体现着公文写作者语言表达的功力,锤炼得好可以收到最佳的修辞效果。高尔基说:“必须善于从中挑选最准确、最明晰、最生动的词语。”(《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公文文意的准确表达。。) ^" w# V2 Z, M: g4 E
第二,要注意区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2 d1 W8 `# ?3 a! p 感情色彩,是指作者要明确表达的意图和指向,或赞成或反对、或歌颂或批判,必须旗帜鲜明、毫不隐讳,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为此,就要正确区分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不能错用或滥用,否则就会因褒贬失宜而影响感情色彩的正确表达。语体色彩主要包括口头语体色彩和书面语体色彩两种,对此要注意区别使用。在公文中要使用严谨、庄重、简洁而又典雅的书面语体,摒弃口头语体。例如:“宋庆龄同志…..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 是保卫世界和平事业的久经考验的先驱,是全体中国少年儿童慈爱的祖母……“(《中共中央关于接收宋庆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的决定》)这段话如果用口头语体表达,将书面语词“祖母”换成口语词“奶奶”,就会破坏公文的庄重色彩,大大削弱这一决定的严肃性老秘网。
R$ P# j: R9 b& b) o 第三,要注意区别在不同语境中词义的变化。
6 i8 K; f9 a( p* k' T0 @ 使用多义词既要注意它的基本意义又要了解它的引伸意义,这对于保证用词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公文写作的质量十分重要。应当说,一词多义是语言发展的结果,但写作中要区分场合,正确使用。) p1 o# P1 R. i6 U9 J1 ^
+ f* Z! R: ^7 A, K/ ~0 ~( [
5 Z7 I4 U7 N+ J5 I0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