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当过秘书的人,多数人回想来,还比较留恋那时的生活。因为我们在那个岗位上,可以把自身价值的实现推进到比较理想的程度。
+ ^/ q# `( J( e6 K! t
8 ?4 X& e# W5 U4 ?) \ 凭借着领导的信任和指令,老秘们的指挥很灵,特别是在领导同志分管的工作范围内,秘书们的工作可说是如鱼得水,如沐春风,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没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也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6 \) P6 [" ?% h& i' h/ S. I) ^
/ \4 @: g" h9 Y9 Z& m3 a8 e1 h5 i 当然,这些都在正常程序和正规工作的方圆之内。, k- q! X, d* g+ z
$ q1 l7 `) I3 X9 n5 v4 @* w! m8 @& t
自首长之下,相关领导和相关干部,与老秘们相处都比较融洽,彼此之间热情有加,客气有余,工作好协调、好招呼、好落实,多数情况下都能做到顺利通达、畅行无阻。/ z, @5 B6 ]. M" X j) }
+ L% ^: J9 u0 H4 a- I% g
这样的工作环境是在离岗之后才更加令人羡慕的,原来只是身居庐山,无从比较啊!! r% U% ?- C' G; U# x- q
! v9 [6 S2 {+ p+ _) D3 G 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一个领导和一个秘书,不可能永远是搭档,尽管是黄金搭档。多则十年八年,少则三年五年,甚至更短一点时间,秘书就有可能调整工作岗位,重新“就业”。8 c" z& b$ n0 ]& i/ x+ L
# g @6 I5 P; |
也许有人会问,秘书们离岗之后感受如何呢?
: K9 @# V, Q; C2 [& ^
I) p& e! g1 s1 _% |+ @" P! Y 这是个一言难尽的问题,我们不妨先听一段故事。0 q P2 M9 ~' k, g9 s0 \% Z! b
6 C, {+ Q {5 n F; ]& n 大家大概都知道,毛主席他老人家当年曾用两句话来赞扬叶剑英元帅,称他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里所说的吕端,当然是指宋朝宰相吕端其人了。
6 v3 b4 d$ u9 R/ r4 K2 E5 q
4 P9 n$ e+ @' M$ K% o! A3 K5 j# b 吕老先生是河北幽州人,被宋太宗力排众议,拜为宰相,说他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并且在大宴群臣的饭局上,当众表扬吕端“周知大体,多识旧章,用晦而明,中立不倚”。后来皇帝还交代,大臣们议事,先把意见交给吕端把把关,然后再向朝廷汇报。皇帝老儿如此倚重一个大臣,也还真是不多见的。
) n/ v9 d; E- @) Y8 `. m! y! X2 \6 L0 Q$ \4 ^" r I
吕端是个从基层上来的干部,拜相之前,当过几任知县、知府、知州,然后到中央当过几个部门的首长,包括秘书郎、枢密直学士、大理少卿、侍御史、谏议大夫,等等,不必一一列举了,后任宰相6年,办过一些大事,特别是扶持宋真宗即位,避免了皇室的一场杀戮和内乱,这是他“大事不糊涂”的一次最重要的表现。+ x3 y* I7 e2 {" Z$ f( e+ h9 Z
5 A2 ]" T1 g' r2 w e% G 究其平时表现来说,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豁达大度,性格开朗,喜欢说笑,不计个人得失,即使多次遭贬,也不忧不惊,泰然处之。在那个“伴君如伴虎”的年代,吕老先生看得开、想得透,大肚能容。% [' V" G3 ?# D q* }
6 e) F, a0 j/ s$ l* c
有一次他遭人陷害,被削职为民,职务被一撸到底,宰相的岗位不存在了。听到被撤职的消息以后,吕端让家人赶快收拾行装,背上包袱从容上路,回家当老百姓去。
Q0 `0 a& W6 |8 A0 j3 x: E+ J3 g+ F. B1 v: W! j
从京城到幽州老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那个时代交通又不发达,又没有电视电话,消息当然不灵通。
# ]2 u f# [0 R; k) N+ A0 {6 d. I8 H+ x- B
他走了许多时日,才回到老家,碰巧正好赶上他的老弟办喜事,正是门庭若市贺喜之时。当时没人知道他被罢官了,只当是宰相荣归故里,又加上大喜之日,于是官府豪绅、富商大贾和乡里乡亲们,都来向宰相参拜和送礼。( S$ b% X( S8 o( Y
! ~' l9 u3 D/ L/ r6 f- j1 ]: S
吕端一看人们误会了,连忙公开宣布,自己是布衣一袭、戴罪之身,已经不是宰相了。一听这个消息,当时就像扔了个手榴弹,马上就炸了锅。那些势利眼和逢迎拍马的宵小之徒,立即变了脸,有的还要回自己的礼物,拍拍屁股扬长而去。
* m' g# {# r; }; g8 X% e& g& A# H' y; X _8 g
说来也巧,恰在此时,皇帝又派御史快马加鞭追上来了。因为遭陷害的事澄清了,皇帝气也消了,觉得有点对不起吕端,所以又派人追他回去。御史让吕端一家老小磕头,当众宣读了圣旨,让吕端官复原职,继续当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赶快回去上班。
$ D& v- I/ |: U" j+ V. j! R+ A$ a1 P0 a: j
这个消息一宣布,不亚于放了个原子弹,更是闹了个沸反盈天。那些刚刚离去的势利小人,一个个面红耳赤、厚着脸皮又回来了,又是赔礼道歉,又是谢罪请安,恨不得把脸皮剥了一层去。特别是那个表现最差的县官,更是趴在地上不敢起来,生怕宰相爷把他的七品顶戴摘了去。县太爷亲自给新人抬起花轿,把中断了的婚礼重新办下去。好在吕端“小事糊涂”,也不予计较,让这场世态炎凉的滑稽戏在世人面前上演了一番。
& n. Y# u6 z5 y, ^+ t2 Z( p8 p( _0 }3 j. \+ D2 t5 o3 s; M3 R; G
曾经当过“秘书郎”的吕大人,“离岗”之后尚且如此,何况小小秘书呢?当然这两种情况不好比,此事非彼事,我们现在说的是秘书“转岗”的问题。. M+ H1 }+ z* d+ t5 L
4 G5 z8 b$ |6 c1 \9 S- \( y 秘书转岗以后,哪怕去哪里当了个头头,到了新的工作岗位,最大的转折,是一切重新开始,一切从零开始,一切从殷殷小事开始。9 b% @8 n* o( z A
* t: Q1 Q: f6 S7 z
以前办事有靠山,货真价实,又高又大,既安全又舒坦,轻松愉快。现在办事是背负着山,小山小压力、大山大压力,山越高压力越大,常有不堪重负之感。
/ q4 L6 u, z: u8 H# g; Z2 p% U3 \4 L+ V9 M- i- u6 ?( w* d
以前我们是处在政治中心,信息多、朋友多。现在我们被边缘化了,知情少,朋友也少了。+ W/ `9 `/ F5 m. K0 A
( T; U9 \, @# O- h Q* [/ H+ F 以上等等,我们还可以说出很多很多。可能很多秘书都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转岗了,离开了领导,尽管有的提拔了、高升了,当了某个部门或某个单位的负责人,但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秘书们的工作性质和方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开始这些当过老秘的人可能很不习惯,位置上有反差,心理上有落差,自我感觉有价差。他们终于明白,尽管在领导机关和领导身边感觉到风光无限,但是离岗之后才切切实实认识到,自己只是个小人物,如此而已,千真万确。* V) b) W2 B# A: j9 w3 k" g* _$ S
$ L% I' h5 Y0 l# e% y5 _- \
但是,经历了转折和历练的秘书们,知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道理,背负着领导和群众的希望,会在新的领域里开始新的征程。人乎神乎?; E6 ?/ Z3 g2 ~5 Y& E
2 h7 t2 Y# x$ y0 y* [, E
初识领导,诚惶诚恐,高山仰止。
+ v9 @9 D \. H" q2 T! D) v9 k' ?9 y! h; Y3 q: B* b
他们好像什么都懂,对什么都洞若观火,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 S3 k) @+ q( G5 T! |
% k+ _' }8 O0 l' H" Q 他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A" \$ N1 p- n5 g' ?/ K/ c% \. j
) Y" g( ^1 g2 l! m 他们有时凭威信,有时凭德行。他们心里的确装着老百姓,与群众肩并肩,总是让人感到有希望。
( u& Q7 G1 A% l' }. m6 X6 ~( e5 R* a1 M( x( K6 O1 y: X% D
他们风格各异,各展所长,在做人、做事、做官这把三弦琴上演奏着自己不平常的一生。
8 a. e+ y. |6 `2 U, S7 @
1 a% J5 Y* R2 ?3 a" P$ i 民间有人偏激:当官的都不是人,没什么好东西。1 l1 C6 P3 j3 i
0 u( m0 V6 A0 Z1 z* g% |* c6 P 公正的说法是:领导干部的绝大多数是好的,去掉那几粒老鼠屎!6 }; k5 J8 V$ n% `
3 E! t9 F+ M A/ n. b+ S; j9 c
我们是贴近领导又植根群众的人,什么不知道?
! _$ q$ E. _- E6 r. r* j1 _" `! c& f' q- t( [
我们的看法是:领导不是神,领导也是人,但有时候可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