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文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管理政务、办理公务、处理事务的重要手段与工具,是用以发布政令、颁布法规、制定计划、总结工作、报告情况、请示问题、通知事项、联系事宜的书面文字。笔者结合近年来从事公文撰写工作的具体实践,从文秘工作者的角度,就公文撰写的一般规律谈一些个人看法。% n1 I' ], q2 k5 z/ N9 m
4 X9 f# r# X- t5 S 一、端正态度,认识公文撰写工作的重要性
4 @( I& R _6 l; g" O& k0 R- e7 _3 I$ K; v/ K; g
态度决定一切,态度端正才能提高工作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公文往来是宣传政策、布置工作、联系业务、上传下达、掌握舆情、通报信息的主要手段。从商品意义上讲,商品是企业的产品,公文就是党政机关的主要“产品”。公文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一个部门、单位的整体工作水平。因此,各级各部门尤其是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要自觉站在讲政治、顾大局、树形象的高度,充分认识公文撰写工作的重要性和自身所担负的重要职责,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公文撰写工作之中。& s5 i1 b# ]9 Z1 |
4 w% u M" y5 D6 @8 L6 X
二、突出“四性”,把握公文撰写的基本原则
6 D% p, `; t2 S3 k/ \. U' G0 g0 h4 r! n$ C, a
一是政策性。政策性是公文撰写的最基本要求,从大的方面讲,就是不反党、不反社会主义;从单位业务来讲,就是符合上级政策要求、与上级文件精神保持一致;从小的方面讲,就是不发表消极言论,不无病呻吟,不发牢骚,不掺杂个人偏激观点。1 Y5 v) `- p( w
W5 ^# I% G& F: v 二是针对性。公文的行文目的是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它的撰写必须使受文一方迅速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是对上级专项问题的请示,是对下级部署工作,本文由老秘网推荐,还是同级之间的经验交流,都必须心中有数,做到言之有物,观点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清楚明了,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 J6 f1 r$ p$ p- i3 |" I4 c5 m$ K% P
三是全局性。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局即高度,一般而言,领导不直接从事第一手公文撰写,从事材料写作的同志大多在非领导岗位上。但在材料撰写过程中,应该站在领导者的角度、单位工作全局的高度来谈思路、提对策。从一定意义上讲,干事要站在分管领导的角度看问题,副职要替主要领导分忧,部门要为政府解愁,政府要替党委担责,也可称作换位思考,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 V2 m: O* s: S3 F" V# G& `; V
) }8 T9 S2 j% [/ m* G
四是可操作性。要在把握上情的同时,吃透下情,将上级精神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不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话,不说言之无物的空话,不说言过其实的假话。比如,为什么要开展某项工作,其重要性、必要性通过简要阐述,普通受众便能明了;提出的措施经过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就能够落实;确立的目标通过一定努力,就能够实现。
/ G* W: v' j' o3 w4 w% e, j+ P
+ d0 v6 p* o& g8 k. @8 c& F7 ^3 a 三、注重积累,解决好无从下笔的问题
1 {5 M) K' F3 k! N7 B2 H8 ]) }* ]9 Y% _- [
2 Y _. b6 m; n; c) H2 L) L# N# m9 k 4.搭配不当。撰写标题要注意前后词语的搭配,如《关于将计划生育工作列入各县区年终考核的通知》,“列入”和“考核”就不搭配,应将“考核”改为“考核范围”;《关于调整局领导分管业务的函》,“调整”与“分管业务”就不搭配,应将“分管业务”改为“分管工作”或简洁为“分工”。
0 x+ y5 f% Z) R( I0 v
- q) ]" ?; M6 V# _9 |. N 5.表述不准。如××市气象局《关于做好世园会闭幕式人工消雨作业的通知》,“世园会闭幕式”应为“世园会闭幕式期间”或“世园会闭园活动”;《关于促进老秘网规范经营落实扶持政策的意见》,应为《关于规范老秘网经营活动的通知》或《关于扶持老秘网业发展的意见》。1 i: W3 C# U3 A' a
; E" \; [& a, X: ~ 五、谋篇布局,解决好框架结构的问题 # T/ G' [6 y0 q* g
: H! N) u" I- j' |2 i
谋篇布局主要是使公文结构明了、层次分明。公文一般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共同结构规律来布局。通常情况下,第一部分讲为什么做某事,第二部分讲怎么做,第三部分讲做到什么程度;也可以理解为第一部分说明工作重要性,第二部分阐明目标任务、工作重点,第三部分表述工作方法、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措施等。; a4 E O/ c' {% E
* C: y/ Y5 e6 ?) l 较长的公文,提出问题部分可以用一段或数段文字;分析问题部分可以用若干段,列出若干小标题;解决问题部分也可以有若干条、若干款。对问题比较复杂,头绪繁多的公文,可通过分章、分节的方法使其结构层次分明。3 G( Q: `* z8 v/ F; u
& O) H' {2 b& n! ?+ o# ~1 p6 f 较短的公文,以上部分可作为几个小层次合在一起,用一段文字表达就行了,其中提出和分析问题有时还可以合并成一句话来表达;如果提出的问题在标题中已明确显示过了,开篇即可进入对问题的分析。还有少数公文,只写出结论性意见即可,如命令、指示、批复等。
( C r# `" S4 T! Y) m& ]2 Z# Y. m2 y. F
六、 条理清晰,解决好逻辑关系的问题
0 _- [& y- F/ q/ g/ X( e3 B' S/ L' H9 X1 J7 J7 g8 o: V5 i
一切文章都要有条理性,公文的实用性决定了其条理性应更强。 Q6 ~& k, M& [' V+ `( Q( P
n/ E. [6 [1 Y/ s& l# E; U$ y 1. 交代要清楚。公文中涉及的人名、地名、机关名称、事件、时间、数字等,都必须规范表述。引用其他文件时,应写明文件标题、发文机关、日期、文号等;县以下不为人所熟知的地名,前面应冠以所属的省、市、县名;某事物的全称较长,第一次出现时可用括号标出其简称,后文就统一用简称。
. ]0 K( Y1 ^) P9 {, z0 u- T9 ^4 v2 J! C2 ?. [
2. 叙述要连贯。如由开头到结尾,由原因到结果,由正面到反面,由主体到从属,要做到有条不紊。层次之间无论是衔接关系、转折关系,还是并列关系、从属关系、因果关系,都要脉络连贯,环环相扣,不要颠来倒去,重复累赘,缠杂搅扰。分类是保证条理清晰的重要方法,是按不同质的特性区分事物,相同者集中,相异者分离。表述应前后一致,不自相矛盾,不顾此失彼。
0 m9 a& @1 K& E% h. P. \2 B+ E: ^
3. 详略要得当。要善于运用概括叙述和详尽叙述的不同方式。该说的要说到,不该说的一句也不说;无需多说而又不能不说的,择其要害予以说明;需要详尽叙述的,要提前对所有过程梳理分析,使其要点得到充分说明。& I8 S8 i3 P( X
, d2 g/ ?3 `) O/ J% t0 w2 d$ j7 l( w
七、简洁恰当,解决好遣词造句的问题5 @5 S6 W$ S0 {
6 z- x2 i0 g' O& V4 s2 t8 b
遣词造句是所有材料撰写都必须高度重视的主要问题,就公文而言,其特点如下:* v$ V- k% I0 z; v. q A1 h0 f
4 |6 ?7 g. h0 ]. b) h: C 1.朴实。公文不同于文学作品,公文具有严肃性、指令性,体现质朴文风,要求通俗地把客观事物说清楚,不追求艺术魅力,不堆砌华丽辞藻。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公文语言都必须呆板单调,千篇一律。相反,它应根据各个文种和具体内容的需要,注重修辞,讲究辞章,做到笔下生辉。如嘉奖令、慰问函、表彰性通报等,就应该生动活泼,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
$ j& v7 P/ P# B9 A% n4 q( `
$ H6 X% j6 b: z: I3 C& w 2.准确。公文一般宜用事务语体、书面语体,而不用口头语体、会话语体。公文用词多用特定的习惯用语,如贵单位、兹有、收悉、近悉、即请、接洽、函复、为盼等。业务部门公文多用一些专业词语。公文用语不夹杂主观臆断、好恶、情绪,不用容易产生歧义的多义词语,少叠用同义或近义修饰词,少用同义的对仗句和不符合语言习惯的倒装句,不引用古诗词、俗语,不滥用文言词、生僻字,不生造词语。
/ u" d6 A0 C- y: o- b1 I; t$ u3 M6 U0 s# w2 J# G; W' s8 |
3.得体。指用词用语要切合分寸,即说什么,不说什么,多说什么,少说什么,用什么语气、措辞说,都要与特定目的、对象和谐一致。如贺电、贺信要求热烈而欢快;唁电、悼词要求沉痛而哀伤;颁布政令要求庄重严肃;批驳错误要求有理有力;提出申请要求平顺委婉。如果该说的没有说透彻,或说了却因用词不当而影响发文效果,就属不得体。如在强制性的文书中,词语应用“务必”、“必须”;在指示及规定性文书中,词语应用“应该”,不能用“拟请”、“提请”等。
! o) w4 u! q, g" P" @: J$ {, n
' H! o* ?% X& H$ ~, T. T: | 4.凝练。公文语言务求简洁扼要,以少胜多,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全面的内容。公文初稿形成后,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把可有可无的标点、字、句、段删除,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详略有致,意尽言止。在当前倡导说短话、写短文的新时期,更应该话语凝练、干净利落。( y9 f/ C& g+ _, v
7 E! v2 L+ t/ u( V% V/ B+ ]$ o 另外,公文撰写要按照国家通用汉字的要求,正确使用汉字,不写不规范的字、已经废除的繁体字、未被采用的简体字,更不能造字、拼字,并着力消除错别字,避免闹笑话、影响工作。□聂学祥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