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是指一个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一贯的做法和行为习惯。作风建设是机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事业的成败,也关系到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对外形象,是我们干好工作的基本条件。8 x6 v0 A- n! n( [ C' i+ t
$ @1 e4 k2 h$ h
自从我局开展精细化规范化以来,绝大多数同志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显著增强,事业心、责任心明显提升,工作状态、精神状态良好,积极进取、雷厉风行、马上就办、努力工作逐渐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作风建设方面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一些科室、单位和少数同志在工作作风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的虚、懒、散、乱、燥等问题。
) c8 f: ^. ~+ R( j- z$ [
% C. P3 |" F) ]! b: l 一些科室和单位在落实工作时,仅满足于提出一般性的要求,没有进一步的具体安排。作风漂浮,粗枝大叶。比如,某项工作谁承担领导责任,谁承担主办责任,谁承担协办责任;每项审查事项、审查什么、怎么审查、审查结果如何、审查责任人是谁,每项工作任务大致需要多长时间完成;在这一段过程中间,在哪几个时间节点和环节上需要督促检查。诸如此类执行问题,都是一本糊涂账。安排的工作落实情况如何,心中不数,或不去过问。有的只有安排,没有检查,不问结果,把工作当成没有成果的过程,这样“落实”就成了笼统、空洞的要求,很容易落空。此谓“虚”。! V2 s; |' B q: N4 J
& g" ?1 U7 U5 l/ x/ H
有的人贪图安逸,懒得学习、思考和研究问题,不动脑筋,无所用心,对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推一下、动一下,不推不动,甚至推了也不动。对自己分管工作的底子不清、情况不明,对国家法律、政策以及上级的要求研究不够,对渭南及每个县市区的实际掌握不清,不能有效地对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在其位不谋其政”,只满足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明日复明日”,能拖则拖,能混就混。此谓“懒”。
/ q! l7 ]+ E6 l# q
( `) q d/ G+ S1 S2 [1 O/ N1 j 有的人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自由散漫,松松垮垮,吊儿郎当,纪律观念淡薄,上班无故迟到、下班早退,甚至旷工、脱岗、离岗、工作时间不务正业,很难集中精力、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个别同志上班时间经常打游戏,说起工作来心中无数,但还自我感觉良好,评选先进时还要当优秀,争待遇,此谓“散”。3 P7 U' @) |/ n0 u& R) }
/ N. C. K& t8 F3 g6 B- |3 w 有的人工作缺乏条理,缺乏系统安排和思考,一旦突发性临时性任务多起来、工作头绪杂起来,就手忙脚乱“打乱仗”,胡子眉毛一把抓,不会“弹钢琴”,分不清轻重缓急,看似“抓紧”,其实是“抓瞎”。此谓“乱”。
. M. N- W0 |8 o' ~4 ~) f
8 E, S0 ^$ g1 A3 h* z0 A 有的人工作沉不下心,心浮气躁,对问题思考研究不深入,没有想清楚、弄明白、研究透,没有把握住规律和特点,就急着“上手”,盲目蛮干,结果走了弯路,做了无用功,瞎折腾,“欲速则不达”。此谓“燥”。3 e8 f7 B) I& n! M. v* x+ Z
0 C$ w9 R& c1 p& E* N3 c4 e: E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症下药,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戒“虚”,就要拿出时间表、路线图,落实责任,抓铁有痕,踏石有印;戒“懒”,就应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敢于进取;戒“散”,就应严格管理,严明纪律;戒“乱”就应统筹安排,分清主次,协调推进;戒“乱”,就应统筹安排,分清主次,协调推进;要戒“燥”,需要深入研究,把握规律趋势,抓到点上。8 U0 C. R7 `& I0 e0 h* W5 |
" ^8 A5 L7 @' `2 m$ i( }; i
解决作风问题是一个老问题。建一流队伍、争一流水平、创一流业绩是一场“攻坚战”,靠的是责任、能力和干劲,必须以作风大转变汇聚发展大合力。提升作风,我们每一个干部都要深入反思、扪心自问。
0 k; {" k0 e3 Z. ]
( ~$ r% g1 Z' l" y 一要问有没有奋发做事的激情。现在一些干部思想疲劳、暮气横生,对工作无所用心,对事业无所追求,“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过日子”。要把治理慵懒散作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突破口,以治慵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 [- b" e8 P6 o* v
4 D$ E# Y7 K) Z1 X2 s# C! ]$ _. R) M
二要问有没有大局至上的意识。要树立大局观念和主人翁意识,把注意力从科(室)单位个人利益的“小算盘”转到全局全方位及国土资源事业全市改革发展的“大棋盘”上来。" R, e& q4 V2 V
3 Z5 d& F$ R' ^! _% l9 b
三要问有没有勇气担责的气魄。各级干部应该责在人先、利居众后,把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作为最大的责任。特别在落实重大决策、推进重点工作中,要主动请缨,勇挑重担,以不惧风险的胆识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 B4 R: W s: ?& m' h, O* p5 q
. \ [8 b! w$ `2 b' d8 n- x 四要问有没有直面矛盾的勇气。对于矛盾和问题,敢碰敢触及,总会有解决的办法;不碰不触及,矛盾永远是矛盾,问题永远是问题,并且将来去解决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要把直面矛盾、破解难题作为锤炼党性、增长才干的重要平台,坚决克服畏难怕事、退缩回避、被动应付的思想。- r9 O6 m6 h/ S9 q# o7 U& @; r& P
2 \* @: l1 J+ n: N# J 五要问有没有高效服务的作风。要着力解决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全面提升机关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5 i1 X: H+ `* N/ p) I: i6 j* N
! `5 @, N& }0 X4 n5 a6 K" `6 W 六要问有没有亲民为民的情怀。要用真心听民意,用真情聚民心,用真招解民忧,使群众的呼声和期盼得到真切及时的回应,使群众工作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最有效手段。
1 p4 I# x I k9 B- q* B6 u: `1 V5 i' d& F* r
七要问有没有干事创业的本领。要读好“有字之书”,加强对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要读好实践这本“无字之书”,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B/ ?7 U* Y# M, s% r# d
% K& w4 T& s: m5 y 八要问有没有艰苦奋斗的品格。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树立艰苦创业思想,狠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把心思用在谋事干事上,把精力花在狠抓落实上。特别要绷牢绷紧廉政这根弦,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仁之举不为、不正之风不沾,树立领导干部良好的形象。
* ?0 L% ?$ a: A) m- `
: r6 w4 Y5 b7 i" k6 R5 M 那么,如何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我结合个人多年来的学习与工作经历,概括出“高”“深”“新”“实”“廉”五个字的作风建设基本要求,与大家共勉。
. K# H3 S T4 \1 P$ c+ k) D6 f" T' L4 V
第一个字是“高”,工作上要高标准、严要求。. A2 b" y( t/ t( @2 r8 H- X
+ ]& k; g! i" l% z8 T
落实“高”字,具体的讲,就是要求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工作的标准、态度和方法上,必须坚持精益求精、防止作风漂浮、粗枝大叶,不要只讲差不多、过得去。如廉政问题,就必须细,不留任何缝隙;勤政问题,必须忠实勤勉,永不懈怠;学习问题,必须坚韧不拔,究根问底,永不停止;工作问题,必须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人言问题,有的应一听了之,一笑了之,有的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的则必须重视。
, ~4 Z; H% r0 Z5 e; `' A3 @* D0 ^* q" r- W+ N4 d, s
我们所从事的机关工作,在多数情况下都很难用对和错来判断。就像两个剧团用同一个剧本演戏,我们看完之后评论,只能说哪个演得好、哪个演得差,而不好说哪个演得对、哪个演的不对。但仔细分析,又确实有高下之别。所以说,只有确定一个高水准的目标,才会逼着我们去爬坡,给自己增加压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实现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关键要做到三点。
) e. Q8 A3 d$ `
2 z) i z) Y, I* J6 f (一)树立全局观念,在大局下行动# n' l9 l. _2 T, \* q5 @" Y
2 g" C( j5 d0 @8 G6 F5 m# `
一是要有全局观念。全局观念,是高标准的核心,是方向。我们在制定措施、开展工作、完成任务时,应先考虑是否贯彻了中央的精神、是否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合拍、是否符合渭南实际、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发展改革稳定的大局。二是在大局下行动。我们承担的许多任务,都直接关系到渭南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因此,每出台一个政策或采取一个措施,都要围绕着市委、市政府和省厅的中心工作来进行,在大局下行动;都要经过反复调研,多次论证,各方征求意见,有的还要先行试点。三是要把握并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要秉承积极、稳慎的态度,在工作中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例如: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加快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关系、部门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个人进步与贡献单位的关系等等。如果顾此失彼,就会影响全局。- t( F, m# @6 [/ O& D
' W4 C; {3 b6 J6 v (二)用高标准要求自己,使工作更加完美
0 |/ G3 P* \& W; X* n) ^4 R
' f8 J: m( O: p3 }/ u1 F; @$ b7 ?5 B 一是要为自己确定一个符合实际的高水准的目标。前面我已经说过,机关的许多工作,多数情况下很那用对和错来判断。例如我们经常上级领导下乡检查工作,相关县(市、区)都会制定接待方案,都做的很对,但有的县的接待方案就很详细,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由谁干什么,都很具体,看后一目了然;而有的接待方案,大而化之、笼统模糊,操作性不强。大家过后都会有评论,说某某县的工作细、标准高。这就是工作标准的区别。确定一个高水准的目标,会逼着我们去爬坡,不断给自己增加压力。铁人王进喜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就是这个道理。当然,目标的确定,还要考虑到它的现实可能性,要量力而行,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二是要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工作目标,制订工作计划和规划。我们常讲“长计划、短安排”。这个长计划就是预见,要以长定短,以短保长。我们在做一项重要工作时,不仅要开好局,还要像下棋一样,看出后二步、三步,要考虑到这项工作完成过程中的发展趋势,中间会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最后会产生的几种结果,如何使不好的结果向好的方面转化等等,预先想好应对之策。三是经常“回头看”。一方面,要每隔一段时间,就把近期的工作情况进行小结,看看哪件事办得好,哪件事办的不太成功,有什么经验或教训,下步如何改进。就是冷静看待过去,客观评价是非,认真总结经验。另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动地给自己的工作挑毛病、找问题,不断修正、完善。此外,还要主动去征询同事和领导的意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回头看”,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走”。如果一周或一个月将自己“回头看”的结果写成工作心得或“工作回忆录”,会成为一笔有用的财富。
! s T8 O! n7 y2 v7 N4 F% }3 k5 m+ D, K/ c [6 z6 w3 w
(三)认真做事,严谨细致# O7 ?/ d* B$ ] N, t/ U
4 A+ ?; k2 [6 N- u1 ` 一是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也就是要有责任心。我们接受一项任务,尽管上面还有领导把关,但绝不能心存依赖,要把自己看成是第一责任人,踏踏实实、不怕麻烦、不怕辛苦、一丝不苟,认真完成好工作任务。同时还要注意细节。忽略细节,也会造成失误。二是要按规矩办事。也就是保证决策与执行的一致性。按规矩办事是机关一致性的重要保证。我们开展工作、处理问题、下发文件、指导工作,都必须依法、合理、按章办事。另外,还要强调按程序办事,程序是制度,也是法,该走的程序必须走。这是依法行政的保证,也是我们推行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初衷之一。三是要处理好质量和效率的关系。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工作时间要求很急,急事应急办,但急办,不等于粗办,不能降低质量。越是急事、越要细心细致,越要注意关键环节,否则最容易忙中出错,降低工作质量,甚至造成不良后果。所以,我们在工作过程中,要时刻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同时把握工作节奏,按时完成任务。
8 e5 y# c! b& K2 Y5 R. U1 t
& S7 e0 S4 D& H0 J& i9 d5 o3 g0 b 第二个字是“深”,工作要有深度,要看得深,想得深,做得深。
% F' U& n5 o$ N, a; H& H! a {2 S3 F* ?$ r- y/ J
克服工作上的平庸化和一般化,就要勤动脑、多思考,认真研究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 l+ E7 w: @/ ~3 W7 O( G( ?, r' V+ B3 t; T! v* S
(一)研究政策,吃透上情;调查研究,吃透下情7 I/ p. u2 C+ b9 G' |$ c
' O& c1 G3 j7 m/ x
一是要深入实际,了解“下情”。要吃透“下情”,就要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情况,占有大量详实的第一手材料。对情况了解得深、了解得实、了解得透,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了解情况,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绝不能蜻蜓点水,一掠而过。二是要加强学习,吃透“上情”。我们接手一项工作,首先要掌握与这项任务有关的法律、政策和要求,只有这样,我们处理问题才会有方向和原则。作为国土资源部门来讲,我们肩负着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地质灾害防治三项重要职能,执行《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管理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三法一条例”和大量地方性配套法规,加之近年来国家围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吃透上情,努力成为“政策通”。三是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处理问题,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不能随意。但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让步,讲忍耐;原则问题要坚持,非原则问题要灵活;对大事、原则问题也要讲究艺术,有时为了讲两步,还要退一步。在日常工作中,有这么几种具体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政策规定得很明确,一般情况下对号入座就行了;第二种情况是,政策没有明确的规定,只好采取循例的办法处理;第三种情况是,政策规定得比较原则,而没有非常具体的要法度。在处理此类问题的时候,要灵活地把政策与实际情况结果起来,经过认真研究作出决策,使问题等到圆满解决。
4 c) J$ ~) C/ S) T2 w; {* H6 e9 S/ x3 R [- N: t2 c4 U
(二)克服浮躁情绪,力戒形式主义4 \% q* F0 M/ d# \
* [# Y: h2 s9 J' n" r 一是要把心静下来。目前,干扰我们心神的东西比较多,家庭问题、老人孩子问题、房子问题等等。想也是正常的,但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去耗费过多的精力。心静不下来,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就会浅尝辄止,难以出成绩。这样,即使机遇来了,也会擦肩而过。因此,要尽力排除来自内心和外界的干扰,守住“寂寞”,把心静下来,用“心”来做事。二是要避免工作一般化。我们经常会遇到,一项工作从结果来看,有的平平淡淡,毫无新意;有的问题摆出来了,并没有真正的解决;有的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却留下了后遗症。克服这种工作上的一般化,就要勤动脑、多思考,认真研究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但也不能整天坐在上面思考和研究问题,更不能把开会、发文件、发通知作为推动工作的唯一方法。还要深入实际,加强个别指导,贴别是分类指导,并扑下身子,总结推广经验,培养树立典型,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把工作推向深入。三是要力戒形式主义。我们个别同志在工作中轻率急躁,急功近利,追求形式,工作中务虚多、务实上,做表面文章多,实实在在埋下头干事少。这种形式主义必然妨碍工作的深入开展,并且会使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克服形式主义,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中央的决策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具体化;就要不图虚名,不做表面文章;就要不空喊口号,不哗众取宠,不沽名钓誉,而是干实事,讲实效,见成果。
7 y, D6 R2 r2 ~, u5 }& S& h5 J* N* |5 ~
8 n- R. z2 m: L (三)联系群众,克服官僚主义
& T( a8 T. H% O3 K" Q& m7 c
/ @7 \, D# R" `1 }) E 一是对人民群众要有感情。俗话说,人远情疏。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少了,距离远了,感情就会越来越淡薄。对人民群众有感情、没感情大不一样。感情淡薄,就会忘记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长此下去,就会使我们的工作失去根基,脱离实际。第一位的是,要让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头脑中扎下根。这个根真正地扎下来了,我们的感情就会发生变化,心中就会经常想到人民群众,想到他们的疾苦,言行就有了正确的轨道,意见、决策就会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二是密切联系群众。要深入基层,深入层底,了解群众,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局领导班子和各位科长,我们每都应抽一定的时间到深入到各县(市、区)和用地企业中间,了解他们的发展需求以及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建议。要通过季度管理形势分析会这样的机制,把我们的管理政策、要求带下去,把基层同志的需要、意见带上来,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事情办好。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更有朝气,更加深入。三是增强服务意识。服务是国土资源部门安身立命的根本,这个观点我在多个场合都讲过。所以,我们每做一项工作,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渭南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整体部署和安排,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用矿需求,并在这个基础上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的政策规定,实现瓮中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双赢目标。; s. I7 I! H& f$ Z+ w% `- Z% j: e
7 u- h- D5 }3 d4 m/ u第三个字是“新”,工作上要创新,增强创新能力; K/ [* ?; y# K" h9 G! @
2 R" }7 f3 I5 ~: R3 s3 o$ F
谢谢大家。主讲:庞建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