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积淀的华文写作,经过世代的传承、扬弃、创造和发展,又融进了外来文化的精华,逐渐形成了独具神韵的中国文风和艺术传统。学习和借鉴中国传统写作艺术,能让所写的文章内容丰富深刻而辞意畅达,并逐步升华为中国文风和中国气派。近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在该校201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修身、修心、修学》,深感其对于中国传统写作艺术的认真借鉴和纯熟运用,因而特撰本文,以期对广大从事公文写作和秘书写作的同仁有所启示。 |! s. O; Z$ i1 `
4 a, Z, V+ q2 B; A" `1 W$ v7 j7 X0 {* W
' r* b. C% D \- n8 S7 ^! m3 M) C
- m+ z7 i) g; J3 _9 H! ~7 }
1 N& P5 I- M! y/ @/ y
8 v8 W6 _5 M! D2 Z/ z8 z: c(一)重视立意。意即文章的主旨。中国传统写作历来注重文章立意,强调意在笔先。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他认为没有立意,材料再丰富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陆机所谓“理扶质以立干, 文垂条而结繁”, 讲的则是文意与文辞的关系。文意是本体, 犹如树的主干, 只有主干竖立, 文辞才能像枝叶和果实那样茂密丰繁。没有立意在先,再好的文辞、再好的技巧,也只能是文字的堆砌。而文章的主题,又不是句句话都要加以体现的,因此必须做到“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即提炼精粹的语言,放在文章的关节处、紧要处,提示和突出主旨,这便是中国传统写作所追求的立意之巧。讲话稿写作也应该如此——意在笔先,巧妙立意。大学校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是校长给入校新生上的第一节课,思想内涵深邃而丰富的讲话,必然给在求学之路和人生之路上不倦探索的莘莘学子以诸多启示。张杰校长的这篇讲话稿,在对新生表达热烈欢迎和对他们即将就读的这所高校作出必要的介绍之后,就用精辟的语言揭示了本文的主旨:“我想告诉你们,成功其实是世界上最难定义的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因人因事而异。而且,如果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所谓的成功,那你必然会和成功失之交臂。所以,在你们真正步入大学的第一天,我们不谈成功,只谈做人,怎样做一个独立的,睿智的,淡泊名利、德行高尚的,一个有严肃的批判精神而又富有温暖的人文情怀的人。”严肃的主题支撑着全篇的行文,精要的文字在文章的关节之处警策全篇,相信读者或听众,必然会被其中深邃的思想和精巧的内涵所打动。这篇讲话,如果抽调其中深刻的主题,即使满篇经纶、字字珠玑,也会在语过境迁之后,很快被人遗忘;而没有作者恰到好处的点明题旨,读者或听者则可能会对其中深刻的内涵有所忽略。 9 }4 |; t+ q$ P! S
$ A0 V( v( I8 ~; A
/ s9 m9 {) M7 z1 e. X
" Y' U7 R' E# {1 S: {
$ s! q6 y: s8 X( K I3 y4 }) N7 j L k U0 x
(二)巧妙析理。传统华文写作非常重视说理。一篇文章立意再好,如果不善于分析,不会充分说理,即便金玉良言,警世恒言,也难让人理解。古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意即论说文贵在像顺应木材纹理的劈柴一样巧妙说理。要让文章的观点能被人们接受,说理时应顺应事理,层层分析,入情入理。讲话稿作为一种宣传真理、提高认识、弘扬正气、激励大众的应用文,其本质上亦属于说理文。要让自己传达的思想、认识、观念、观点,深入人心、为人接受,就要注重说理、巧妙析理。张杰校长的讲话一开始就切中文章的要旨,强调“做人”的重要性,指出不论成功,先学做人的不容置疑。但文章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表态上,而是据理论证,分别从“修身、修心、修学”三个方面言简意赅地回答了怎样做一个品德高尚、胸怀宽广和知行合一的人。而本文说理的明显特征和巧妙之处更在于旁征博引,通过大量理论和事实材料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试举一例: 7 b1 ]- X/ n1 X
- w3 g1 O5 d: r' C3 S( [
$ @. e! f& j" Y
; B( ]* A" c i # W, U7 b9 G; d
% c: v7 }! F k r' I2 ]+ ? ~
第一句话,修身为始,做一个德行高尚的人。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高尚的美德。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看淡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只有身心宁静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同样讲的是做人的修养和德行。大学的使命在于为时代造就杰出人才。交大生于忧患,其命运无时无刻不与国家民族血肉相连,而支撑历代交大人奉献不辍的正是这种不为名利、淡泊宁静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以修身为始,作为新一代交大人,我希望大家志存高远的同时,也要注重德行的培养和内在品格的塑造,不被眼前的名利虚妄所蒙蔽,坚守内心的净土,在不断修身的过程中走向成熟,实现人生价值! . Q! D1 c5 P% J. W* w1 G; h
2 p. `- W5 ?! l: M J# S7 t! B
; ] \% s* T8 l
4 B e5 P3 a; y+ d% {2 k6 N!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