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 Z9 |9 G3 q8 y2 z; J
9 z& [# {3 s9 l( T8 N: d6 V* N& Q7 F隋福军
K1 D0 P. s7 B) H: r
+ E* G! P, K& K" x 2014年3月3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政协工作报告》中指出:“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努力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氛围。”讲的于情于理,很值得回味。
# D b# g, M2 _3 x+ o( u# R) r
* [/ H( \$ h- p; \ 俞正声的讲话实际上是告诫人们做事情、办事情、解决问题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以求实之心,信用之道,直言之味,大胆批评,提出建议,解民之忧。而更重要的是告诉人们要做到:讲真话,道实情,真办事,办好事,只有这样做好了,人民满意了,才是为民之道。2 Z! ?7 C K- u9 r$ o
5 m, d: k) N" b3 V; W8 Y
尖锐的批评要讲原则,不能看人家的脸色。如果只看脸色行事,不敢大胆进行批评,看之任之,看到了问题也装没有看到,那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应当说,批评是一种对单位对组织对个人一种负责任的举动和态度。应该大胆地提倡,本来我们就是善于接受批评的政党,又是善于自我批评的政党,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和拥戴。如果有了问题不敢批评,不愿批评,不接受批评,那么这个政党就不会进步,也不会赢得人心。对问题遮遮掩掩,搪搪塞塞就意味着不想改,不想改正缺点,不愿纠正自己的问题,很难能赢得人心。如果是政党,那就离倒台不远了。如果让看脸色行事的人掌权了,那就要祸国殃民了。9 X3 `- ?* T4 l
" {$ a9 D4 l6 Y! S0 m 尖锐的批评要有根有据,要批评的对。毫无疑问,做领导的就要能够听进不同人的意见和批评与建议,做到开明和民主。共产党人要善于与持不同意见的人沟通,支持那些正确的批评和建议,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人们敢于说真话的优秀品格。唐朝李世民就非常喜欢言之有据的批评,对大臣的批评非常重视,并且非常重视纳谏的人提出的建议和批评。他多次对大臣说,隋炀帝不纳诤谏,导致身亡国灭的教训。他认为,只有大臣敢于直言进谏,才能弥补和纠正皇帝决策中的过失。贞观年间,不少大臣向皇帝提出建议或规劝。大臣魏征就是其中的一例:刚直不阿的魏征,先后直言进谏200余事,有时冒犯了唐太宗也不退让。因此受到唐太宗的信任和重用。魏征死后,唐太宗很难过,逢人就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现在魏征死了,我缺少了一面镜子。”毫无疑问,天子圣明,大臣才能忠直,百姓才敢直言。魏征敢于直言不讳,足见皇帝是多么圣明!; j# j+ U, M6 M4 D1 i1 ]5 V
6 ~* P8 ~0 D- p$ M6 |; J 由此可见,当权者和决策者接受善意尖锐的批评是何等的重要。2 N0 S* e% e, j7 G
" d" F. S) b6 [6 D& c3 j4 v
3 s8 }' n& a6 {/ P(作者烟台市经信委机关干部山东省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研究员中国秘书科学联盟常务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