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论”一词的意思是申述、申辩、 论述、论证。申论是一种非常严格的录用考试,考试试题的政治导向明确,不容出现偏差。试题的客观性很强,不许随意发挥。文中的观点和内容都有定论,无可非议。题材的多样性和答题的规范性,使得答题必须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法才能从容应对。下面我以某范本进行分题论述。(申论考试一般有三部分,下面分三页显示--编者)
7 `- r6 M/ d" l/ Z
' A- t8 u9 g: V2 a- a1 D一、请用不超过I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 o' Q6 o" g4 a! r
理解题意:
- u/ W9 Y' a( I( @( ]9 J2 c& W- {- N$ g7 [; V+ f
(一)字数限定。1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 M9 B* Z" R \/ O/ J% ~/ d6 c
+ K6 S% A2 l$ X+ T5 J8 C1 S (二)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炼,简明扼要,不冗长,不罗嗦。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
3 @1 D4 K# K, k( [$ G; z) z& _6 o. F- z* b
(三)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旁征博引或随意发挥。
% i" N7 ?' `2 U
- {: P6 }3 \0 j$ ~ (四)轻重权衡:反映的主要问题,也即表述的主要事实或观念。答题时不要圃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可以认为,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它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的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 @9 e1 @8 [8 s/ N# F/ d4 U- d( a- C" c: Y, x& K U* l3 b
答题步骤: " E# ^+ _: w& m$ f4 ^$ ^& I$ _
* q: e- \# R b V% U
(一)在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
' `) v; O# e, ]1 r& E! y6 z O# @
(二)将勾划出的句子再进行分 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
0 B ~- l# C% U2 n0 V6 [3 X
' f% B' U3 t. K( r6 c5 B; t) Y" o(三)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 b! V+ u- n1 k) K8 _
3 b/ C. z. g/ P答题方法:
! L5 L: {8 [+ @7 A* x
4 Y( C( R' E/ s% S+ V4 s 通过对书上所有答案的分析,我认为,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述句+分述句+道理句。 / O" m8 r) p% {+ ^4 u% P+ z* e3 {
: Z" u! l3 j& J# C
(一)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语+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务的姓名或所涉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1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 ( q3 {/ R4 M' Y; Y
* d9 {+ Y) `$ _; r* ?. }, G: M9 G (二)分述句。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这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注意:由于《申论》考试的答案一般都是客观的、有一个基本确定的答案,因而以下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应该是相同的,所谓殊途同归是也,考生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不然,就会违背答题要求) . N2 b7 Z+ h2 Y5 `. h5 y
% M J& v) N) @5 W( p" L1 B8 U
1、环节分析法。对于那些以纵式结构写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阶段性为序或逻辑上的逐层深入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如模拟试题(一)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反映医药行业药价虚高情况的报道。)生产厂家自己定价,中间商层层加价,医生或医院为了自身利益给病人开高价药,病人购买高价药品。”这是按医药流通的四个环节来分析的。 0 |" c( I2 H; m! U
$ [: U7 R- s& q! R7 y1 [+ S 2、参与方分析法。一件事情可能有几方参与。在分述句里,我们可以就各方的行为进行分述答题。如模拟试题(六)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中国的10家苹果汁生产企业应对美方反倾销起诉取得成功的案例。)成本低廉的中国的苹果汁进入美国市场,引起美方不满,美方提出反倾销调查起诉。中方积极应诉,充分发挥有利因素,觅得了诉讼胜利,保护了中方苹果汁生产企业的利益。”广大考生反映,这种方法最为简便易行。 ' ?7 S* M! W, G; u/ z, T3 ^- }& z
# F6 A/ [+ Y- h) x p 3、链式分析法。有时候,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这时就适用链式分析法。如模拟试题(七)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我国9家彩电企业结盟限价销售彩电的报道。9家彩电企业深圳结盟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对此提出了质疑,专家认为价格联盟是变相垄断,消费者对此无动于衷,结盟商家内部意见也不统一,最终导致彩电限价失败。) 0 D6 Q3 w; H/ d% Q0 [: `
* s, V5 c; O4 g W; z! |" K
4、类型分析法。对于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事物,则可以进行分类表述。如模拟试题(九)的分述句就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我国玩具市场的调查报告。)调查表明:我国的玩具消费拥有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愿意为孩子买更多的玩具。但调查还表明,我国的成人玩具市场基本是一片空白,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专门生产成人玩具的企业,存在着巨大的商机。玩具的开发和销售面向成人,是世界玩具有新热点。” / M- w. b( s# ^4 Y
7 p' F5 F4 }$ Y7 X# H) T0 [. c 5、关键词分析法。对于给定的材料,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这时可以将文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对于初学者或心理素质差者有较大帮助。 / c+ e" _7 y% }) H( ~
, @- ]9 k! S9 ?' x$ d* b X
二、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 w6 n ]2 B6 v/ U
理解题意:
; _/ v8 {% V$ R, d2 ~, v9 J6 m y* Q
1、字数限定:3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 }# J) d; i T$ |
* c- C; t1 j! y$ F6 X5 I 2、解题对象:针对给定材料,提出解决方案。问题在给定材料之内,一般是近涉关系,很少是远涉关系。 . e4 Z# O4 ~' p- m- R. n$ [$ Y2 r
& D, H# x! E1 U$ O. p 3、适用性。由于招考的公务员,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才,因而,所思所想,都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的方案要就事论事,可以执行,不能大而空,要切实可行。 ( g* z4 C$ c) x6 s+ \
1 e4 H& w' r$ |" v; ]1 W! M0 e 答题步骤:
% C! y$ ]( v8 K3 ^2 l: U
/ O* @( \* q L( b/ p8 r 1、根据前边所述的方法,勾划出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这是保证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的重要依据。
. w" q& `/ {# o" Y$ p; H4 ?( y; w0 X e. S+ x5 h
2、寻找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这是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 ^6 F1 [9 G/ t! {
+ x3 S' ?' b! F 3、根据环境和条件,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提出解决方案。
2 o9 U B% r# m) M8 b/ E- R& K8 [- T% `) f0 B& `7 r* E5 @% F, p4 N
答题方法: : a' ]& n: z0 |6 C% p! ~
$ ]' Q$ C/ ?- U1 l
1、分层法:有些问题,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来提出解决办法。"a、转变观念,改变现有的……观念,通过……,树立……观念。"。b、建立……制度(体制),……" “C、加强……管理,(实际行动)"。 ! i4 j( [4 {3 w9 t. }/ ?
# i$ y; f& P3 F M 2、职能分类法:很多模拟试题,都与法律有关。因而答这类题时,方案可以是按 "企业或单位"、 "政府"、"法律"、"个人"四方来分。通常情况都是"企业应当做些什么","政府应当做些什么"、"法律做些什么的方式"、"个人应当做什么"。
6 J h" n: p; j. \; J: Q4 [
1 c- O+ |' o i, d5 h/ ^5 i3 e- Q 3、核心元素分析法:抓住核心元素,提出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关于人的解决问题上,一般都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来提出解决方案。如模拟试题(二)中"撞了白撞"的核心元素是 "人、车、路",那么解决方案就是
R5 L5 {1 d: F3 }( u* z$ C+ N5 ?(1) 提高路人的安全意识,监督路人的行动。(要列举一些具体办法,如加强交通安全教育,设置交通路口安全监督岗等)。/ h" ]' Z4 O- G: ?0 e- p. H6 j
(2) 车主必须尊重路人生命,不能因为法律授权就任意作为,在可能避免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撞人事件发生。 ) o4 d. V" I, e5 P1 m& g
(3) 路的问题主要靠政府解决,政府要多
' Z' R# `* m! @- B6 ^修路,修好路。(也要列举一些具体方法,如拓宽主要街道,在交通要道架设天桥,修地下通道,或封闭一些事故多发路口等)
/ y: s. X7 z) U/ D(4) 参与方分析法。就是一个事件的双方或多方,各有什么问题分别解决什么问题。这种题要忌讳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这种办法也是考生最易接受的,考生平时可多演练此法。
$ c' G6 k \" [4 Y: Z/ I. t (5) 焦点问题分析法。找出矛盾斗争的焦点,解决它,就如解开争斗的死结一样。模拟试题(十四)中就是如何很好地解决新闻曝光案件。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法律的、政府、新闻的实际出发,可以从宏观的、微观的两个方面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
. D. X/ s- ?- H& s, j: `9 P- O6 ?& a, w6 |- F
三、就给定资料的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 E2 s: w/ D# A. N$ Z
理解题意:
2 R2 B, `% q0 {* S( v$ |2 \: k+ W. J$ a; y6 W$ l" O
1、文体:议论文。就是对事物或道理进行论述的文章。
1 w* a" z3 j6 @- T* o/ _
m. E* @+ Z- C( |9 z/ W 2、论述内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申论》考试时都要求考生抓主要问题,因为招考的国家公务员,行使国家权力,必须要注意平衡问题。要平衡最重要的就是考虑问题时主次分明,对于轻重利弊能较好地权衡。 2 U, J% N7 T1 ]; f2 S/ x
: }4 `1 B; D( U9 n- K9 I
3、中心明确。就是观点鲜明,肯定或否定,赞扬或贬斥,清楚明了,不含糊其辞。在文中最好使用段旨句。一是方便阅卷教师迅速获知文章主要信息,二是方便考生自己写作时紧紧围绕中心来写,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8 S4 @. {0 [3 i1 U2 H( @
- E6 `5 ]. i! Q) l! `
4、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论述过程中理论与事实要能很好地结合,既要讲道理,又要摆事实。事实与道理紧密相连,互相支持,为中心论点服务。道理上讲,《申论》考试的一般事例都主要来自于给定资料,理论可以从给定资料中来,也可从中引发。 5 r' e0 K8 a& s( Z$ t4 J8 N6 H+ i
! T: g* b% t8 C' j; @
5、论述深刻。就是要求论述时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看到现象,不能囿于事物的表面,应深人事物的核心,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并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对一件事,不只是看到其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更需要从体制、观念、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深刻性的前提是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前实际。 3 {8 A$ M+ j- n& }, g9 @2 I
5 I' x6 p+ \# o, _6 _' @# O: ^
6、有说服力。这是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提出的要求。论点要鲜明,论据要有力,论证要合逻辑。三者就像屋顶、墙壁、结构一样密不可分。
- Q2 s- l: S* l6 k- a9 k9 i2 w. [1 T7 E, j- T. h
7、从本次考试的目的,也就是录用国家公务员来看,评卷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公正,因而即使是论述题,各位考生在答题时虽然有一定的发挥余地,但总的来说规范性是很强的。因而作文必须从标题、结构、语言、文面等方面表现出规范性来,这样才有利于写作与评卷。
p3 V4 T: w% {' K8 l( {) O/ N1 `" r7 z( C8 c v! R
写作步骤:
: _0 Z* E4 [* B+ F6 e: w* G
! g9 N7 e' w$ `! y 1、通读全文,抓住主要问题。
% [6 D% I0 G6 T, w% M- t( u
- n$ H: g, P' F8 g/ V$ X( y; |% ]8 z/ v! R" t+ ]9 k9 P2 \4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