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 页
文 库
最 新
藏经阁
学员区
问 答
演播室
秘 途
政 道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主题教育
党课讲稿
有奖征文
最新回放
往期分类
热门课程
我要试听
报名加入
新手教程
悬赏求助
交流记录
老秘笔谈
老秘日记
好词妙句
文秘杂谈
学习体会
领导讲话
民主生活会与述职
演讲致辞
遴选考试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
《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
《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
《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
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
《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
和谐社会
›
全民阅读
›
以优秀传统文化升华思想境界
返回列表
以优秀传统文化升华思想境界
[复制链接]
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5-4-20 08: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人生修养智慧。这些智慧是民族精神的精髓,是人生智性的宝库。中国共产党人应当特别注重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追求,以此提升党员的自我修养与人生智慧。努力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标准: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培养浩然正气。
6 H: b! w( Y7 x' n
( N6 B8 R8 K ^9 s) F. M& A
' y' _1 c9 w0 j$ e/ ^6 r7 ~+ X
修己取向与安人取向
" S9 `' \1 s8 n
儒家提倡“内圣外王”,道家提倡“明哲保身”,佛家提出“自度度他”,可以说不同的修养学说有不同的侧重,但是中国文化总体主张:在“修己”中“安人”,达到以“德”治人。为什么“修己”在前?就是要经常地反思,检讨自己的言行,思量个人行为的准则。通常说,领导者往往表现出“力服、才服、德服”三种境界,以力服人只能使人慑服,以才服人可以使人折服,而以德服人则使人心服。但在日常生活中,领导干部经常做不到“以德服人”,主要表现为“老好人”“假好人”两种错误的倾向。“老好人”表面上是修己安人,但却放弃了基本的原则,他们以不得罪人为原则,使得是非难分,正气不扬,邪气上升。“假好人”在领导干部中表现得也不在少数,他们“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自己做不到还要求别人做到。所以缺少安人的修己,往往表现为“自我”,而缺少修己的安人,往往表现为“伪善”。
' Q$ _% l0 P% o7 \, }: z1 y4 [
. @& i$ Z% a+ ]& o1 g2 q
. y1 J( s6 [- z( t9 ^3 B4 f
日常生活与超越生活
3 f# A- t" R2 \0 r3 I7 ?8 o+ J; C; n
中国文化不反对日常生活,但是中国文化各派都主张:在“日常”中“超越”,达到日常生活审美化。正如《菜根谭》所言:“从静中观物动,向闲中看人忙,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功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主张以“仁心”超越日常生活。《论语》所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这样称赞自己的学生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孟子》中“万物皆有备于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养心莫善于寡欲”均是超越精神。道家主张以“道心”超越日常生活,《老子》有言:“致虚极,守静笃”,“涤除玄览”,“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庄子》说得更妙,“应物而不累于物”。中国文化的超越精神,本质上乃是一种“内在的超越”,这与西方“外在超越”的信仰完全不同。无论是仁心还是道心,都是由内而发,享受朴素,其超越的基点都在于自我价值的确立,都在于守望与反思日常人生,以此超越外在诱惑和压力。领导干部要学会享受朴素、经得起诱惑,在“日常”中实现“超越”。
/ H+ N& R/ g0 G8 ?) P4 G
* V. Y# g i" a. W# l5 |" L
" W$ a) e$ ^+ E$ Y4 ?6 x! @
有为智慧与无为智慧
- f" o4 f; Q; k
儒家重有为,道家重无为,两者相辅相成。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互补,达到了一种很好的智慧,这就是:在“有为”中“无为”,达到“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什么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妄为,巧作为。无为,乃是顺势而为,是一种极高境界的哲学智慧。违背规律,那是妄为;集聚智慧,那是巧为。在道家看来,最好的管理是看不见的,最好的领导是无形的。《老子》曾经这样比喻领导的境界:“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也就是说,最好的领导让百姓觉得一切自然,顺乎民意。所以领导干部要学会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智慧,以无为的心,做有为的事。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善于运用这种智慧。
$ `% J5 v0 Z# c, ~5 x1 `9 }
+ O8 f( M. h5 M' d2 f
$ Z- G: D" Y7 n& b% X
入世境界与出世境界
0 a& c- N3 z/ @; u: v
中国文化中儒家重入世,道家、佛教重出世。但中国文化的重要启示恰恰在于:在“入世”中“出世”,达到“以出世之心,作入世之事”。李嘉诚曾经主张: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就是将出世与入世融合一起,这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对我们而言,关键是如何能够做到“有情时忘情,用心时无心”。程颢《定性书》这样回答:“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所谓无心、无情乃是一种超越的出世境界。普通人很难达到完全放弃名利、荣辱,党员干部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却可以改变对待荣辱和名利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荣辱和名利?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九十岁时候,向祝寿的朋友和学生说自己悟到处世道理,用庄子的两句话表达:“举世而喻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这是何等的荣辱观和人生境界!而对待名利,应当力求做到“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这乃是一种智慧的名利观。“以出世之心,作入世之事”是传统修养学说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作者:沈小勇 来源:学习时报
) p! P' f+ E) s5 n; K' A) _
( a/ f3 ~/ R1 f: s* A3 g
标签:
传统文化
关联主题
酒桌文化,博大精深?
让每一个司法案件体现公平正义
“严以律己”发言稿
弘扬传统文化 加强官德修养
在“严以修身”专题讨论会上的发言提纲
三个维度理解习近平传统文化观
弘扬中华美德 传承良好家风
在**办公室系统业务培训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为官十二记,领导干部如何加强自身修养全在这儿?
中宣部就《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答记者问
董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6位部门领导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座谈会发言提纲
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
弘扬传统文化 加强官德修养
【品读家规家训】汲取中国家规精髓 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与“礼”同行,“医”路芬芳” ——浅谈护理礼仪的几点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领导讲话
工作总结
信息简报
经济形势
文海拾贝
组织建设
人在秘途
宣传思想
党课讲稿
老秘问答
学习时报摘记
秘书长
0
关注
77
粉丝
1836
帖子
热门图文
老秘剪裁第1380集:手把手带你起草中八学习
热门帖子
演播室学员专区
老秘剪裁第1380集:手把手带你起草中八学习
300x180 AD
排行榜
日
周
月
1
老秘剪裁第1380集:手把手带你起草中八学习
课题:手把手带你起草中八学习教育读书班研讨发言材料主讲:赵老师时间:2025/5/6
0
0
1
老秘剪裁第1380集:手把手带你起草中八学习
课题:手把手带你起草中八学习教育读书班研讨发言材料主讲:赵老师时间:2025/5/6
0
0
1
老秘剪裁第1380集:手把手带你起草中八学习
课题:手把手带你起草中八学习教育读书班研讨发言材料主讲:赵老师时间:2025/5/6
0
0
作者专栏
19469
秘途杂谈
6657
释然
老秘网客服
4157
老猫
老秘网微信公众服务号laomiwang,扫一扫老猫头像即可完成订阅。
2827
大明老秘
2229
中国老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