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秘书工作者,在公文处理中常遇到以下问题: ; Q5 `, t) u+ |- K- E1 N
' X) a/ f0 ]3 ]5 e 9 s; N9 R1 T1 ?/ l1 h8 f4 ?
2 Q$ H7 O5 O/ D: v" ?2 |6 g
在印发、批转、转发公文时,对正文和附件区分不清。
' @8 n% Q/ a/ a- n: \ - u" q6 Y( \/ f3 {/ p
: x/ [9 X5 [# m4 g9 G( C4 F& k" x) N
如,某文件标题为《关于转发×××文的通知》,正文中将“×××文”作为附件标注编排。又如,将多个部门、单位就某一事情已发的会议纪要、工作报告,作为文件的附件再次印发,造成本级文件重复发文。
' A4 Z) s0 W9 L4 I9 K5 F" V # |) p( E q( |5 ^4 Y3 G* r1 T
! G$ F3 \/ j% c: G
" F: e; \2 R) f
2 Z, @8 h' H1 D! w& A' m& n$ |% l3 B+ N- S1 e0 X
在行文前,不能准确拟定主送机关。
: `, ~0 x/ i. a# [7 h3 d5 ?9 r ) f H& {/ O: m7 k7 ^$ x- _
4 a9 Q' \9 }" D5 X! Y! @+ h- z
; P/ F2 K$ }# b3 I! b8 `, z6 `如,党委授权办公室向下行文时,主送机关拟定为“市委各部委办局,各县(市、区)委办公室”。又如,某单位在内部行文时,将主送机关拟定为“各直属单位,本单位各科室”。 $ ] j- w# W. ]1 M8 y/ A2 N% ^
0 s9 @7 R& \+ m- [7 P) d3 V
$ o. ^- t0 g+ |6 V" Z5 [
6 Z" r9 r% W$ {
# t2 W. y4 e; u/ L+ Q1 [ f: i ^! U0 B" p" Z( p) A, ~
怎样做才准确规范?
O: E+ m7 x, |! A7 _' S' G$ b% x" v" w" O0 s
8 M$ \/ r* `! n% h
! r" i6 R S' }/ U" V" F8 A# X* W
, Z5 M9 D% N6 r( C5 ?3 U
4 `. L& C' w" G+ r. v8 n+ q关于附件 9 b9 ?3 X$ W7 r! m; h# o2 ~
% r( f+ D& c- O) s0 n0 E
, B5 ]3 g& d6 o4 E/ x/ {
, C* `; G( ]2 \! e' [6 c7 { $ K0 C f+ R. ]$ E1 x; S; f% y
* [1 }+ N& Y" o: F# l
) ^* q. N) s# K4 z; V2 A4 p2 W9 n
- v i/ r8 i) r0 j ) @0 r# X2 o" C" Y3 w
) K, i$ Z$ X2 K1 F- N: j, `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附件是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正文是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 ; w H2 T0 j0 w, u* F! g, |
G, f7 ?' x, s5 t
! J8 e# y# l: f! [8 P) d3 H
; |+ j1 w/ A) s/ w( t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附件和正文有着严格的界限。实践中,我们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 P% j8 Q) e3 i
* g3 m% V) Y4 I4 _
* ^* K2 ^9 n6 ?" U& N
- \% [, @1 r. A一是分清正文和附件。印发、转发、批转公文时,需要使用通知文种。印发类通知主要用于印发本机关拟制的、不能单独行文的公文;转发类通知主要用于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类通知主要用于上级机关批准、转发下级机关的公文。
" i3 x- S, q! T# c
! n" y, {$ X' \+ f1 C: X* }
- Q% G$ q3 z9 T; m' P% v6 o
* o8 c) j% S' J, y由此可见,所印发、转发、批转件与印发、转发、批转通知共同组成一份公文,应该作为主件而不是附件。 2 ]2 h8 G* N+ V
* ^7 K$ {- V/ P. c' d
+ o# @# U, E8 B
/ x0 ?5 x' W f) L5 N
在正文中已经写明报送、上报等内容的文件,且已在标题中说明,无需作附件标注。比如《×××厅关于报送2015年工作总结的报告》,不能将2015年工作总结作为附件。 2 A7 f& v, F1 j3 o+ l, t. N
4 T! W; f- C- V" B3 K: S
/ d: D) }. D |* t& s9 @# f: M- Q( t. V* A9 d+ ~6 M7 d2 L
二是规范标注附件说明。附件说明是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
) F% ^6 u6 d/ q# N8 @% s3 X; s( T6 g- k/ P( n* h" ^! M
3 s F+ K0 Y Q2 U; \1 v
% j/ n9 B) N9 |# {: r! p5 s3 a4 {在具体操作中,会出现不规范标注的情况。如某县党委发文时,在附件说明处标注“附件随后”“附件3份”“附件列后”等,还有的文件在公文正文中写有“(附件附后)”,这些都是不规范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首字对齐。 " R( N- Z& \% J9 A5 X7 }
2 a& {% E0 w7 ]5 q
8 n1 E' Z8 @, }# w, F! R; F; j" k4 e
三是着力减少发文、转变文风。精简文件,不但要严格控制发文数量,也要严格控制文件篇幅。因此,在审核公文时,要注意文件篇幅过长、重复发文等现象,恪守把关之责,敢于提出审核意见。 ) |4 |8 P, W+ F1 l
. L6 r; w0 W m- @% Y8 ~0 y! z8 W + r- X. ~3 [* J9 M7 x- Z8 ]
# o! b% X @5 v5 C8 J8 G开头问题中提到,“将已发的专题会议纪要、工作报告,作为文件的附件再次印发”。笔者认为,为了精简文件,同时也便于收文单位更好地理解、贯彻文件,对已发文件,如有必要,可以在文件中适当引用强调,重申要求,不要再作为附件一印了之。 1 j4 r/ Y1 H! h2 w5 q& u7 u) c$ u- [8 P
; e! d. q% J9 M
, B# ~; n* n) Z
1 L* ]3 e9 M1 L" @ Q! S# Z关于主送机关 9 r6 W% v+ O+ a& j: x$ `
; o+ Q" V% I# {$ A 2 t4 }& W4 f4 E+ |
* u k4 m' W/ k; H
: {, p# J e( r" N) ?/ O4 x, R+ h. r5 ~
+ S* w! ^$ {: {7 \* u: ^$ z, E《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主送机关是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 K* |7 F5 V% ]! P* W, N
$ a5 j! m4 x" X7 }4 e v5 y
* F2 m5 X# s+ P$ c0 J. f/ H( S+ P6 K, \! i5 G' f5 H+ ]
向上级机关的行文,原则上主送一个机关。向下级机关的行文,主送需要贯彻执行、办理公文和应当知晓公文内容的机关。普发性公文的主送机关应保持相对稳定性,一般不能随意变动。
3 _6 N" B& Q+ u3 u" z/ X8 C: F7 ^6 i( V2 _* I
, c0 {6 N6 n9 N9 T& M
5 [6 z3 x- D8 q$ C! W5 C% R要准确把握和标注主送机关,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 j; P7 r. D& S! O
4 H5 W3 ]; b/ g/ a6 l$ l; i& K
; V; |3 D) A! H/ Y5 t2 K4 n
& s; p# H! Q* e+ x+ e一是选准主送对象。主送机关的确定,离不开行文关系。区分领导关系、指导关系、管理关系、协作关系等之后,才能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行文的方向,然后再定向什么机关、单位主送。
' r% x- E* H" A" m; F+ k
4 [( a: G3 f( H6 f0 u( O1 X, R 3 [6 u T0 E4 e4 [3 v3 v2 [
, T a( [4 I5 w# f
比如,党委、政府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也可以依据职权相互行文。前者是指导关系,可以向其发文部署工作任务,后者就是不相隶属关系,可以相互发布、传达要求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 , `, ~, [8 s" \- p! s. y4 }( a$ L3 D/ z
8 G) l4 l5 }6 _% Q: ^, Y% x
. ?. _' k- D$ _8 w- n( g6 L/ N0 I+ ~4 `1 F: }: v) N
再如,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只能主送一个,视情况可抄送另外一个,不能同时主送两个。 1 `, s5 c6 W% D4 v4 h6 ~
( {6 T7 k. z0 `+ I% d: V
$ [0 h$ n& s6 c }. }, V4 s; }
# C; M9 L3 P+ r: R0 H9 {) z& [二是规范名称表述。主送机关常见的标注形式有: * z2 r6 s( I0 i5 f$ d! z
- Q i. N5 C4 u: N6 x2 q# w. P
( Q& ^, X( k6 z/ N6 @: g
, ~: L# H: @& G( ~- U4 y# m1 v. ]全称。如“XX省人民政府”,就是全称。只要主送机关名称不是很长,一般采用全称。 ( {3 z% K. i$ U
; P. j7 u. [- d/ R
1 ^" n: k. d) J+ T4 D
# M2 q1 i) D! h% I+ z5 {9 y. B4 T规范化简称。比如,XX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规范简称是“XX省工业和信息化委”或“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而不是“XX省工信委”或“省工信委”。
8 M9 t& G2 S3 h- T# y" J: }* w
: z! ?3 X' g6 B7 H1 l- V' E : F' m0 G( A: a1 v
; s s9 Q8 Z( h1 a! g+ y
统称。即同级或者同类型机关概括性的总称,一般用于下行文。工作中,较常见的是主送给同一级的各单位,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各部委等。 ( W( R' q" Z( `, K+ t4 C6 n
) t A1 q1 R# w
# }. t' O2 a( g( z$ m9 _8 L
' X$ ^1 [4 [! A- v( A7 L: E!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