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关,常会发生相同的文稿,不同的领导提出不同修改意见的情况,往往让执笔者无所适从。这就涉及一个判断公务文稿好坏的标准问题,只有标准明确了,写时才会有定力、有定准。判断公文好坏的标准有很多,但从满足读者需要的角度,无疑是最直接最可行的标准。 0 v0 \4 z: T% `- P
( r; e( Z( D, v- s5 a首先,是好看。所谓好看,就是读起来方便省力,不费劲,不用特别费脑筋,就能轻轻松松把文章内容一眼打尽。有那么一类文章,由于没有想过要方便读者,写手常常以我为主,一路写来虽是洋洋洒洒,但却让读的人头昏眼花、挠头作难。公文如果是这样面目可憎,不够亲切,就只能逼读者绕道而行、避而远之,自然也会使公文要传达的工作要求大打折扣。
1 u8 q$ D9 [& j
- W+ F, e" J7 l! }; Y% `' E$ F那什么样的文稿不好看不好读呢?第一是层次不清,眉毛胡子混在一起,一滩糨糊,让人看了不辨东西。第二是不作归纳,不加提炼,拉拉杂杂让人不得要领。第三是不讲逻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论先后不分主次,犹如拉着读者的脑子和视线在没有路标的地方忽上忽下、忽南忽北。四是表达怪异,自编自创一套表达句式,也不问是否符合大众习惯,让人读起来疙里疙瘩,不是费解就是费劲,等等。总之,不为读者作想,让人读起文章来不是如沐春风,而是大刑伺候。
" v0 K8 j j/ `2 ^/ a- `' e
" q4 L# y. \3 v知道了不好看不好读的源头,自然就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正解。一篇文稿要好读好看,先要树立不给读者“上刑”的标准,非但不能“上刑",还应当尽可能想法使人读起来顺畅舒服,把显豁明白作为追求,使文章逻辑是清楚的,知道一路的方向;使文章层次是显明的,揭示好事物的关系联系;使文章主题是明确的,全文、各段、各层的观点和核心思想很鲜明很集中;使文章表达是好懂的,能听得明白看起来习惯。归总起来,就是要尽可能消灭阅读理解的障碍和疙瘩,提供明白思路、获取信息的方便。 ! ?7 Y& I2 N0 l6 z% J3 {0 @* o2 k
/ ]: z( w+ I4 f& H. y7 O
其次,是好记。所谓好记,就是要使文章内容让人看了印象深刻,希望能让读者记住的内容,很轻松甚至不知不觉就能记住。为什么要想法让人记住?因为人们读公文是为了获取公文中的观点信息用之于工作,记不住就没法在工作中体现,记不住,围绕文稿的一切努力都会白费。 . k# U4 m( W+ R/ _$ c- |- ]
' f! [7 q* }7 m, l
那么,怎样才能让人记住呢,根据经验,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内容尽可能要归纳,而且要归纳得越凝炼越好,因为太散太多的内容脑子记起来会费劲,有时想记也记不住。二是逻辑要尽可能顺暢、尽可能严密。大脑总是习惯联想式展开,能发现事物相互联系的线索,就仿佛发现了记忆的路径或标签,很自然就把事物记住了。三是表达力求有些特点,能够给读者的脑子一些刺激,或使之振奋、使之思考、使之惊喜、使之意外,犹如平淡中突然一剂强心针,平地里来一个意外的刺激和惊喜,立马就让人留下印象了,使你想不记住都难。
' k \/ p4 d7 k7 J& s2 p6 i7 I% A6 @6 @0 t( B; _$ ?5 U$ t& c( Q
第三,是好用。所谓好用,就是使文稿作为工作的工具,信息的读取调用比较方便,用之于工作指导性强、管用适用。 $ e; a, l: E' I+ N* o
# y% k+ Q) S+ b- y. o( M3 Y8 V
先说信息的读取调用。文章是用来读的,便于读,才能使文章内容容易进到人脑子里来。一篇文章也不是每一句每一段都同等重要,都需要读的人从头到尾打起十二分精神来,真那样也少有人受得了。而这就要求写作时要把关键的信息放在最显眼的地方,把需要读者特别注意的内容用特殊的方式标示出来、突出出来。要研究人读文章时视觉衰减的规律,重视文章开头、结尾、段旨句这些“黄金口岸”的经营和管理,使人很方便地就抓住了关键、节约了时间。要通过关键内容的着重经营和摆布,使文章传达、查阅都方便顺手,从而最大限度缩短人们花在文稿上的时间,有更多精力去付诸工作。
8 V) V1 s2 b% K7 g# L3 _
7 G ]6 ?* [9 ~5 U再说内容的管用适用。公文是公家之文、工作之文,写是为了干,一切都必须围绕实际工作展开,也必须为实际工作服务。这就要求公文多接地气,取材尽可能来自于读者的工作生活,同时还要具有针对性、前瞻性、指导性,所指关乎痛痒,开出的是能治病的灵丹妙药,而不是所言皆是废话,所指皆为空中楼阁。只有真正发诸工作、管用适用的文章才有生命,才能传之久远。来源:老秘有话说
8 r1 h" i: v$ X5 }8 G0 D
8 {4 P2 ?- d! T1 M6 W,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