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ping 发表于 2017-5-29 00:35:42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相信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最终在现实里处处碰壁,进而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jyssq 发表于 2017-5-31 09:58:39

这篇文章写得不错,收藏了

xiaolan_wu 发表于 2017-5-31 10:31:47

借用参禅的三重境界。佛家有一段禅语佳话,对我们看待许多事情都有鉴戒意义。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看待工作是如此,看待人生、社会亦复如是。

青色香樟叶 发表于 2017-6-15 17:38:20

为改革创新者强,为创新者胜

Leom 发表于 2017-6-17 22:10:35

一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要有这样的自信。

二是“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洪应明《菜根谭》),要有这样的阔达。

三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陈继儒《小窗幽记》),要有这样的澹泊。

zhuhuimeng94 发表于 2017-6-19 09:18:51


培养兴趣的目的主要在于调整好心态。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能够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使我们的剩余精力有所施展,更能够使我们获得更高质量的休息,既可以缓解一天的疲惫,也可以为忙碌的明天补充积极的正能量。即便是工作比较累,也至少不会感觉烦闷,闲暇之余可以去做自己的业余爱好。生活就不枯寂,精神也就不会烦闷,心态调整好了,也就可以更有效地做好手中的工作和事业。

1453753158 发表于 2017-6-20 09:52:10

培养兴趣的目的主要在于调整好心态。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能够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使我们的剩余精力有所施展,更能够使我们获得更高质量的休息,既可以缓解一天的疲惫,也可以为忙碌的明天补充积极的正能量。即便是工作比较累,也至少不会感觉烦闷,闲暇之余可以去做自己的业余爱好。生活就不枯寂,精神也就不会烦闷,心态调整好了,也就可以更有效地做好手中的工作和事业。

一气化三千 发表于 2017-10-4 16:11:01

老子讲“形而上者谓之道,形之下者谓之器”。

zy61001 发表于 2017-10-14 10:00:01

从日常习惯到人格修炼(我的得意之作) [复制链接]


山水性情

37
主题
344
帖子
0
日志
七级老秘


积分
6763
威望
2176 点
文银
1698 两
人气
332
投稿
92
稿费
0 角


收听TA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13:44:41 | 只看该作者

        古今中外,任何成大器者,必有一段灵魂自觉的过程。一个人只有在深刻的内省和反观中,才能成就自已的大家之气。
        可是,如何才能使自已走一条自我观照的道路呢?
        汉学儒家,老庄孔孟,或静或仁,都是人格修炼的精髓。可是平凡之人,俗浅学识,了难悟道。及至后来程朱理学,讲究“形而上”的思考,注重知行合一,同样是修身的准绳。然而,在某种程度而言,人的认识相对容易达到一种较高层面;但是人的行动,却有时往往会离自已的思想很远。正是这种原故,“知”与“行”的分离,让许多的人们无缘修身成正果。
       人从嘎嘎落地到讶讶学语,从初学启蒙到完成大学学历,算一算需要二十三年。这个时候的你,人们会认可你是“有知识的人”,是个“知识分子”。在这个年龄段的人,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欲望很强。
       但同时,也是心比天高,却是眼高手低,接下来不断的经验和教训,标识着人生方向和轨迹。这时,有人在经验和教训的指下,苦练心法,就如同接通冥冥之中的气场一样,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能量,最终走上一条知行合一的道路。
       也有人身心疲惫,如同一个胀大的皮球,突然地泄气了,失去了形状,淹没于滚滚红尘之中,了无声迹。
        因此,我们愿意成为前者,完成自已的人生过程,修成正果,功德圆满于人世间,而不愿沦为后者,变成芸芸众生。如何苦练心法?心法如何“练”才得法度?
        从“戒”入手,首先戒除自已不良生活习气,清除头脑中不良想法和动机。
        然后,确立良好习惯和行为。一直努力去做,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取代不良嗜好。时时反省自已的“一闪念”,在取代不良嗜好和克制冲动中,斗争自我,折磨自我,再把这种“自我折磨”所产生的痛苦,视一种更深层次的快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会获得一种切身体验,获得一种切身的感悟。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定力。
        拥有了这种定力,人就会自然而然感受到澄澈和清爽,然后,慧根自生。一种宏大之气自然如影随形了。这就是古人所谓养成浩然之气。
        于是以学问的深刻,气度的雍容,恬静而智慧地面对这个世界,表现出不贪婪,不妄想,做事沉稳,工于心计;同时善于沉默,自已隐藏,放低姿态,极端地控制自我的情绪,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让意志得到锻炼,而面部表情松弛自然,收放自如。在更多的时候,在那上面看不到内容,没有愤怒,气恼,和激动,更象谦逊,平静,以及彬彬有礼,一旦具备了这种气质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人格已然圆满了。内心的坚定与深厚,自省与虚心,达到与外部世界最和谐的沟通。
        愿矢志适之!(放在这里,衷心希望得到各位师长批正)

天涯雪狼 发表于 2017-10-22 12:27:08

值得学习!!!!!!!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省厅一位年轻干部在机关青年论坛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