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青年 发表于 2017-1-4 14:26:53

同是天涯沦落人,小弟也在慢慢悟道中,但愿早日得道!

至善秀水 发表于 2017-1-4 14:27:32

一看上级领导、外省市领导、过去领导是怎么讲的,关键点在哪;二看学者们对这件事怎么阐述的,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建议,有什么相关理论;三看实务部门怎样说的,好的在哪,要改进的在哪,有相关的调研报告最好。然后是消化吸收。消化材料三重境界,“用眼”:就是把别人的材料东抄一段,西搬一段,理理顺;“用脑”,把看过材料,自己想一遍,想明白了,用自己的语言体系把它表述出来;“用心”,不仅是看懂了、想明白了,还带有真情实感,由衷的阐发开来。最后形成文字。这样的文字,有独特、准确、鲜明的见解和观点;有扎实的理论支撑,或者领导的要求,或者学者的成熟理论,或者源于现实的反映;有充分的数据支撑——定量的、定性的、比较的、比例的;有大量的案例佐证——古今中外,远的近的。

sky0008 发表于 2017-1-4 14:41:15

好文章,给我们小白点亮一盏灯。必须顶上去

dhm201588 发表于 2017-1-4 14:46:54

佳文共欣赏{:4_106:}

君临天下 发表于 2017-1-4 14:50:43

最后形成文字这样的文字,有独特、准确、鲜明的见解和观点;有扎实的理论支撑,或者领导的要求

xb6002 发表于 2017-1-4 14:54:07

贴合实际,受益匪浅。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少走弯路,沉下心来摸索。

江西小秘噢 发表于 2017-1-4 14:55:22

用的话。怎样才能做到,就是要有写博士论文的劲头,不弄出点创新创造不罢休。首先是广泛搜集材料,拿出做科研论文找资料的功夫。用一位老领导的话就是“写5页纸,必须看50页纸”。要做到“三看”:一看上级领导、外省市领导、过去领导是怎么讲的,关键点在哪;二看学者们对这件事怎么阐述的,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建议,有什么相关理论;三看实务部门怎样说的,好的在哪,要改进的在哪,有相关的调研报告最好。然后是消化吸收。

伊小小小 发表于 2017-1-4 15:15:42

要避免官腔和书生腔,在一些大家都懂的道理里绕来绕去,就要有“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的追求,讲新话、讲管用的话。

yxd8866 发表于 2017-1-4 15:26:21

领导在上面讲,下面人在玩手机、开小会、打盹、走神,全程尿点无数。

kxy3999 发表于 2017-1-4 15:31:03

一种是理工腔,或者说是技术腔,逻辑严丝合缝、结构完美无瑕,听了“烧脑”
页: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查看完整版本: 5年讲话稿写作生涯的血泪体会——好讲话稿要先写论文、再写散文、最后变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