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燕姿 发表于 2017-8-1 09:43:30

文章前一两段的经验分享很真实,也是本人的真实体会,这篇文章很有质量,赶紧看看后面内容

Y停 发表于 2017-8-1 10:21:12

真心不错,喜欢这样的风格

慢人 发表于 2017-8-1 10:46:58

好的经验,多多学习。

狂躁的小职员 发表于 2017-8-1 11:25:35

要避免官腔和书生腔,在一些大家都懂的道理里绕来绕去,就要有“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的追求,讲新话、讲管用的话。

yezonglin008 发表于 2017-8-1 11:30:18

现在面临的就是这种情况,难以入领导的眼

拆字做人 发表于 2017-8-1 12:12:25

首先,什么是坏的讲话稿?最坏的讲话稿是什么?就是领导讲了外行话、甚至讲了错话,或者讲的话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一般这种错误不大会犯,或者不会明显去犯。更多的情况是三种:一种官腔,满纸都是空话、套话、虚化、上级文件的话、中央领导、人民日报社论的话,没有一句自己的话,没有一句联系实际的话;一种书生腔,文绉绉、软绵绵,对仗工整、用词华丽,客客气气、斯斯文文,一听就没有干过实际工作;一种是理工腔,或者说是技术腔,逻辑严丝合缝、结构完美无瑕,听了“烧脑”。这样的讲话,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别人不要听的讲话稿。领导在上面讲,下面人在玩手机、开小会、打盹、走神,全程尿点无数。

doudou9623 发表于 2017-8-1 12:54:01

正在痛苦中啊,啥时候能结束这个血泪史啊

646583676 发表于 2017-8-1 14:00:11

很给力!很给力!很给力!很给力!很给力!

yst34 发表于 2017-8-3 09:33:34

一看上级领导、外省市领导、过去领导是怎么讲的,关键点在哪;二看学者们对这件事怎么阐述的,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建议,有什么相关理论;三看实务部门怎样说的,好的在哪,要改进的在哪,有相关的调研报告最好。然后是消化吸收。消化材料三重境界,“用眼”:就是把别人的材料东抄一段,西搬一段,理理顺;“用脑”,把看过材料,自己想一遍,想明白了,用自己的语言体系把它表述出来;“用心”,不仅是看懂了、想明白了,还带有真情实感,由衷的阐发开来。最后形成文字。这样的文字,有独特、准确、鲜明的见解和观点;有扎实的理论支撑,或者领导的要求,或者学者的成熟理论,或者源于现实的反映;有充分的数据支撑——定量的、定性的、比较的、比例的;有大量的案例佐证——古今中外,远的近的。

rgpyq 发表于 2017-8-3 11:03:06

要避免官腔和书生腔,在一些大家都懂的道理里绕来绕去,就要有“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的追求,讲新话、讲管用的话。怎样才能做到,就是要有写博士论文的劲头,不弄出点创新创造不罢休。
页: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查看完整版本: 5年讲话稿写作生涯的血泪体会——好讲话稿要先写论文、再写散文、最后变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