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gzhongjin 发表于 2017-8-15 17:05:02

要避免官腔和书生腔,在一些大家都懂的道理里绕来绕去,就要有“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的追求,讲新话、讲管用的话。

无以伦比117 发表于 2017-8-15 17:37:36

有什么建议,有什么相关理论;三看实务部门怎样说的,好的在哪,要改进的在哪,有相关的调研报告最好。然后是消化吸收。消化材料三重境界,“用眼”:就是把别人的材料东抄一段,西搬一段,理理顺;“用脑”,把看过材料,自己想

pear69 发表于 2017-8-15 18:12:53

内容讲的深刻有见地,看得出来是多年的经验总结

山娃 发表于 2017-8-15 21:11:28

不错,有同感。关键是创新,标题新颖、观点鲜明、内容务实。

山娃 发表于 2017-8-15 21:12:51

不错,有同感。关键是创新,标题新颖、观点鲜明、内容务实。

bamboohpz 发表于 2017-8-15 21:41:07

#在这里快速回复#内容丰富,意义深刻,使人启迪,值得深思

pudding 发表于 2017-8-15 23:29:51

老秘网虚拟稿费真赞不错 文章值得学而不思则罔,好好领会

ldh10929 发表于 2017-8-16 08:24:51

要避免官腔和书生腔,在一些大家都懂的道理里绕来绕去,就要有“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的追求,

倦梳头 发表于 2017-8-16 09:36:08

要避免官腔和书生腔,在一些大家都懂的道理里绕来绕去,就要有“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的追求,讲新话、讲管用的话。

图图学习 发表于 2017-8-16 10:02:52

非常不错,喜欢啊啊啊啊啊啊啊
页: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查看完整版本: 5年讲话稿写作生涯的血泪体会——好讲话稿要先写论文、再写散文、最后变成教案